第(1/3)頁 “問題不在這里。”黃老腰桿筆直的坐在電腦前,開始把手術錄像回放。。。 dsa機器自動錄制手術過程、手術影像,這一點對介入醫生相當有好。 只要想學,可以反復對比,反復學習。 但問題是介入手術的操作都屬于細致入微級別的,對著錄像很難看出來術者是如何操作的。 這也是和外科手術不同的一點。 各有各的好處,各有各的優點。 黃老把手術錄像倒回到超選結束,開始造影的那一幕。 “這里。”黃老指著屏幕說道,“為什么不用高壓注射器,而是用手推?” 不知不覺,黃老坐在梅奧診所的手術室里,開啟了教學模式。 在國內,所有人都習慣了黃老灌輸價值觀、開啟教學模式的樣子。 來到梅奧診所,來到世界第一的醫院,黃老開啟教學模式依舊和諧,沒人認為有什么不對。 一瞬間,世界頂級術者們都變成了黃老的學生,連宮本博士都豎起耳朵聆聽黃老的話。他的中文并不好,也沒有中文翻譯,但能聽懂多少算多少,類似的機會可是不多。 “我開始覺得這一步沒法做,但看見造影后發現……可能是您和周從文擔心高壓注射器的壓力讓血流出現一定的改變,導致縫衣針的位置變化。”柳無言回答道。 “是。”黃老以正常倍速播放手術,他淡淡說道。 正常倍速下,周從文手推注射器的“可笑”的動作不再可笑,而是充滿了細節。 回放后眾人才更加清晰的意識到因為史密斯博士的誤操作以及一次又一次的造影沖擊,讓縫衣針扎的更深,距離支氣管動脈越來越近,以至于稍有不甚,針尖就會劃破支氣管動脈。 手術回放在繼續,當時略顯冗長的推造影劑的過程現在看的確是應該的。 連造影的力量都無法承受,那之后的操作呢? 眾人腦海里都出現了這么一個疑問。 當黃老又一次看到周從文操作微導管直接杵到針眼前的位置時,并沒有停留,似乎沒注意到那個精細到了極點的操作。 “老板,周從文的這一手真是太漂亮了。”柳無言贊嘆道,“剛才我測量了一下,微導管距離針眼0.9mm。” “哦?”黃老應了一聲,“這里的操作是最簡單的,你沒看出來么?不應該啊。” “……”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