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3 甩鍋-《回到2002當醫生》
第(1/3)頁
韓處長思考了一夜,天快亮的時候囫圇個睡了一會,訂好的鬧表把他叫醒,胡亂洗了把臉,韓處長趕到院長辦公室門前。
2分鐘后,陳院長上班,韓處長匯報了昨天晚上的事情后。
陳院長表示比較滿意,并且安慰了韓處長幾句。
回去后,韓處長雖然身心俱疲,但他卻沒有休息,而是把婦科的人和文淵都叫來,總結一下病歷,做好彌補工作。
雖然做不到未雨綢繆,但亡羊補牢的事兒還是要做的。
這是韓處長以為的為時未晚。
周從文一早下了飛機。
文淵做ERCP出事,在周從文看來,是一件相當嚴重事情。
任何一個新術式都要經受很多波折。
臨床醫生是很保守,沒有足夠驅動力,他們寧愿選擇已經成熟的老術式也不會選擇創傷小、效果好很多的新術式。
因為的事情很多,比如說所有新技術都意味著高風險。
周從文上一世經歷過,這里面的一切他都門清。
雖然ERCP和心胸外科沒有太大的聯系,但周從文依|舊不想這個“孩子”死于襁褓之中。
文淵敘述的病史很簡單,甚至有些潦草,但無論是黃老還是周從文都不認為是ERCP的事兒。
所以周從文急匆匆的從帝都趕回來,他生怕事情發酵到不可控制的程度。
事情越是嚴重,傳播范圍越廣,對ERCP造成的影響也就越大。
甚至事情要是繼續發酵,會導致很多患者都會認為ERCP是洪水猛獸,避之唯恐不及。而且不光是患者,連醫生都會害怕,把一項新技術束之高閣。
治不了病,的確丟人,但對醫生來講卻不致命。
當用一個新技術治療,好了99個患者,會有感謝信、會有錦旗,可那一個出事的患者就會對醫生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要真是到了那個地步話…很多明明很多病情比較單純,經過簡單的ERCP治療就能痊愈的患者變成老大難,慢慢死去。
這是周從文不想看見的。
所以他急匆匆的趕了回來。
好在新術式在幾個月的研究下,在周從文前世的技術水平籠罩下已經結合2003年的設備做出了改進,日趨成熟。
最近周從文和自家老板配合做了8臺高齡的換瓣手術,介入+外科的雜交手術,手術很成功,基本3-5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