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發郵件來,說這種事兒,老板肯定不會有任何回復。 自家老板是差那1500萬加元的人么?開玩笑。而且還要帶醫療組去,哪有那么多時間。 周從文沒有直接刪除郵件,而是逐一看下去。 幾分鐘后,他的手頓了一下。 “老板,奧利達的產品過了FDA的初步認證。”周從文低聲說道。 黃老一怔,隨后搖了搖頭。 “耗材商都是最高等級的風險投資人,他們最愿意做的就是打破常規。”周從文嘆了口氣,“投入那么多,想的就是要大量的回報。“ “唉。”黃老沉默,過了一會,他悠悠說道,“走的太快,摔跟頭就不好了。“ “是的。“周從文點頭,“游說的人、游說的費用每年都在迅速增長。奧利達肯定動用了巨大的資源,想不過都很難。” “關鍵是很多研究都沒有足夠大量的臨床檢驗,隱患很大。“ “誰管。”周從文道,“在奧利達之前,FDA審批的耗材只需要一次臨床試驗,植入的耗材數量也從最低的100人次到50人次。“ “奧利達更離譜,只有10人次就能通過,簡直讓人很無語。“ “10人次,FDA”黃老緩緩閉上眼睛,手指敲打著桌面,咚咚作響。 “他們的說法改改就是打開和擴張市場,釋放創新,增加工作崗位。“ “游說軍團往往就是通過花言巧語如何以病人為先,如何追逐最優結果,他們想確保新的醫療創新能抵達病人。幫助拯救生命,改善人類狀況。消除痛苦,讓世界更美好。”周從文聳了聳肩,說出一堆類似的話語。 上一世他也見過游說軍團,成員除了專業人士之外,大多都是世界知名的專家、學者。 這種成建制的游說軍團的游說,再加上金元攻勢,導致FDA對人體植入耗材的審批一年比一年寬松, 很多周從文認為有大問題的耗材都進入臨床。 “我在幾年前看到做疝氣需要用的補片。”黃老淡淡說道。 周從文馬上接過話,“老板,疝氣那個還行,最起碼是微創。但有的耗材公司直接用在婦科的修補上,只進行了少量的臨床試驗。” “原材料只要20美元,臨床賣2000美元,暴利啊。“ 黃老輕輕的吁了口氣。 “老板,您想什麼呢。”周從文問道。 “我在想骨科的設備。”黃老道,“有一次會診,我看見一個廠家經理在和骨科的主任介紹新出廠的股骨頭。髖關節置換,本來是好事,我好奇的看了一眼。”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