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僵持-《我本大明一贅婿》
第(2/3)頁
朱棣暗暗下定了決心,那副模樣看得一旁的顧懷頭皮發麻,他知道自己現在說什么朱棣都聽不進去,朱棣是真的起了殺心,就算殺了朱高熾,也要保證北平的萬無一失!
他看了看朱棣,又看了看朱高熙消失的方向,通體發寒。
……
德州燕軍的全面撤退,身在山東的盛庸看得一清二楚,他知道這是朝廷的戰略成功了,燕王不得已回師赴援,于是他立刻派快馬北上,務必趕在燕王大軍到北平城下之前讓平安楊文等先行撤退,同時整頓大軍,準備收復德州,再一次在德州真定之間建立起一條牢不可破的防線。
他并不知道朱棣之所以走是朝廷的離間計建了奇功,也不知道朱棣沒打算輕輕松松就放棄德州,在他的大軍從山里鉆出來時,就遇上了朱棣特意留下戍守德州的大軍,雙方一番血戰,盛庸雖然沒吃什么虧,但也不敢再北上了,干脆就收兵繼續對峙起來,打定了拖下去的主意,反正有朝廷在后方,拖下去總是不會虧的。
而朱高熙帶著快馬輕騎先行一步火急火燎地趕回北平后,燕軍大部隊也是日夜行軍,往北平挺進,就這般越過了白溝河,這天一隊燕王府的家將親衛攔住了大軍去路,押著個垂頭喪氣的家伙進了軍營。
這幾人正是朱高熾聽完道衍的話后加急派出來的,只是北平地界正在打仗,一行人就算騎了快馬也走不快,才在大軍開拔后才到,朱棣聽那家將說明來由,再接過那封書信一看,火漆封口俱都完好無損,根本不曾開啟過,他這才知道自己誤會了朱高熾,激動之下雙眼浮起淚光,仰天長嘆:“險殺吾兒,險殺吾兒啊!”
待情緒平復,他才想起快馬趕回北平的朱高熙,不由皺起眉頭,此時才覺察出當時朱高熙的話語模樣有些古怪,雖說覺得不太可能,他還是喚過幾名親衛,騎著軍中一等一的快馬前去追趕朱高熙,解開這個誤會。
說來也是萬幸,朱高熾帶著輕騎比大軍早出發兩日,一路晝夜不休地趕路,大軍剛出德州地界,他就已經到了白溝河,照這個趨勢下去,還等不到朱高熾派出的人找到朱棣,他就已經進北平了,到時候他心一狠,說不得朱高熾就得身死當場,哪里還有后面的事情,可朱高熙的運氣顯然不怎么樣,他剛進北平地界,就遇到在外掃蕩的朝廷大軍,畢竟是千騎上路,再加上又是燕軍鎧甲,登時引起了那些朝廷大軍的注意,由此纏斗幾天,等他再趕到北平城下時,帶著朱棣手令的親衛已經入城了,讓朱高熙好一頓捶胸頓足。
同時身在白溝河的朱棣也意識到,自己帶兵北歸,那些飛蛾一般撲到北平城下的朝廷大軍怕是就要散了,身后德州又起戰事的消息傳過來,朱棣一時陷入了抉擇,此時究竟是該兵發德州,繼續南下,還是借著這個機會,徹底清理宣府和遼東?
選擇難做,他便帶著大軍在白溝河駐扎下來,想起這次離間計險些讓他父子相殘,不由咬牙切齒,恨不得將那出謀劃策的方孝孺千刀萬剮。
要知道若不是燕王妃偶然把這事說給了道衍聽,智謀過人的道衍馬上想出了補救的辦法,這一次朱高熾說不定真要死在這離間計下,而朱高熾一死,后方必定大亂,沒有了朱高熾的坐鎮,朱棣出征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沒有后顧之憂,只是一個文官和一封信,幾乎就讓朱棣陷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
方孝孺平日自詡國之宰輔、當世管仲,自入京輔政以來,也就這一次的計謀可圈可點了,可惜卻被道衍那個禿驢破壞,由此可見他剛爬上高位就推行周禮,打擊佛教是很有先見之明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