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朱棣的親衛遞過來秘諜司的諜報,既然有朱棣在,自然是要朱棣先看的,朱棣伸手接過,只掃了兩眼,臉上的表情就變幻了一番,隨即嗤笑了一聲,將軍報遞給了顧懷。 朱棣這一系列表情不可謂不生動,先是欣喜隨后緊張最后變成索然無味,看得顧懷一頭霧水,但等他看完了諜報,就明白朱棣怎么會是這么個表情了。 這個消息是從金陵的宮城中送出來的,走的是最隱秘的一條線,因為要保證安全,所以速度慢了一些,今天才到。 諜報很短,只有寥寥幾句話,說的是徐輝祖那十萬大軍的來源,同時表示了京師兵力空虛,如果能趁虛而入,一定能一戰功成。 朱棣開口了:“這個叫懷恩的,就是你埋在御書房的暗子?” 顧懷眼前浮現那一夜金陵城里孤墳旁跪著的那個身影,他收起諜報:“是,有秘諜司收買的官員出力,他爬得很快,眼下已經是御用宦官,不只負責在御書房隨侍,還是朝會時的小黃門?!? 朱棣冷笑一聲:“倒是偷看到了緊要的消息...可有什么用?趁虛而入,俺又不是在蘇杭,從德州打到金陵,談何容易?俺難道不知道打到金陵城下就可以一戰而定?” 顧懷點點頭,這情報雖然重要,但懷恩的想法確實有些異想天開了,朱棣打了三年仗,不就是為了這個目的?可問題在于徐輝祖盛庸乃至鐵鉉他們都不可能讓開一條路讓朱棣打到京城的。 畢竟通往京城最大的阻礙,就是眼前的山東,山東自古就民風彪悍,士卒勇猛就不說了,鎮守在此地的將領都是朝廷佼佼者,要打過去談何容易?也就難怪朱棣和顧懷看到這份諜報都這般意味索然了。 于是爐灶繼續溫暖,寒風繼續呼嘯,顧懷和朱棣繼續烤著火,思考著怎么才能解決徐輝祖和盛庸,但片刻之后,顧懷手里撥弄火苗的木枝就頓住了。 他突然想到一件事:去金陵一定要打山東嗎? 人的思維,是有盲點的,很多時候人陷入困境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知道解決方法,這種情況俗語叫做鉆牛角尖,而對于朱棣和顧懷來說,山東就是他們的盲點,尤其是朱棣,大概是在濟南遭受的失敗給了他太深的印象,讓他覺得好像不打下山東攻下濟南就沒辦法碰到京城。 連顧懷都被這種思維影響了,在一天天的軍議里,在一次次和道衍書信往來的復盤和推演里,他也慢慢覺得山東是要去京城繞不開的地步,想要贏,唯一的辦法就是解決盛庸和徐輝祖,然后直奔金陵。 如果這兩個人就這樣鉆下去,大概就會不可避免地走向失敗,但偏偏今天這封諜報給顧懷提供了一些思考的空間,讓他在重新審視這場戰爭的同時發現了這個盲點。 如果把造反的朱棣和顧懷比作想撬鎖進門的小偷,那么濟南就是掛在門上的那把鎖,無論朱棣和顧懷撬鎖的技術有多精湛,都沒辦法解決這把鎖,再浪費多久時間都無濟于事,而這時候顧懷突然抬頭看了看這扇門,發現自己和朱棣的目的也許并不是撬開那把鎖,而是進入這扇門內,偏偏這扇門--是木門。 顧懷的手輕輕地抖了起來,他突然理解了那些辛苦悟道幾十年然后一朝得道的圣人大師們的暢快感覺,他終于明白,原來還可以放棄撬鎖的企圖,抬起腳把那扇門踹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