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靈壁之戰-《我本大明一贅婿》
第(1/3)頁
靈璧一地,從地名就能看出來,此地多山林,也多溝壑,三十余萬的軍隊先后開拔到此地后,南軍搶先占住了制高點,在從山中安營立寨,燕軍難攻的同時,南軍若想主動進攻,從山上往下沖也總是比平地來得有優勢。
轉移到此地后軍事對峙仍在繼續,南軍有地形優勢,燕軍幾乎不可能在兵力相當的情況下強行打上去,朱棣倒也看得明白,干脆就在山下扎營,對南軍形成了反包圍,只是這包圍圈很是松散,甚至都沒包圍到山后,而且為了防止南軍從山上下來偷襲,大營離山腳還有一段距離,兩軍士卒倒是可以在山上山下進行對罵,但箭卻是射不上去也落不下來的,所以這里的對峙,甚至比在睢河邊上還要平靜許多。
已經是拔營的第三天,顧懷帶著五千騎兵正在大營外圍巡弋,畢竟騎兵放著也是放著,還不如在外圍警戒一番,正好也可以四處追擊山上下來搜糧的小股南軍,也算是比在大營里待著白白消耗糧草來得有用些。
顧懷帶著魏老三王五兩個親衛,以及陳平麾下的五千騎兵,就這般在靈璧附近轉了一圈,只可惜此地百姓在知道兩軍轉移過來之后都跑得差不多了,一路看過去荒涼至極,有些小的城池甚至都空了,百姓們俱都逃到了別處或者逃進了山里當野人,直讓人感慨戰爭果然徹徹底底地改變了承平三十多年的世道。
這日顧懷軍中糧草已經不多,而且巡弋的距離也有些遠了,顧懷便準備帶兵回營,不料走到半路遇到群殘兵敗將,定睛一看居然是顧成,顧懷趕緊撥馬上前,細問之下才知道顧成也和他一樣帶兵巡弋敵境,但半途遇上了打著平安旗號的大軍,他見那軍中民夫眾多,而且均是步卒,便想著帶兵沖上一波,誰知那平安像是早有準備,不僅沒有被沖個措手不及,反而結陣迎敵讓顧成部死傷慘重,顧成就這般帶著大軍凄凄惶惶地逃了,半途遇上了收兵回營的顧懷。
顧懷一聽到這兒大為疑惑,打了這么幾年仗,他還不知道平安是個什么性子?莫名其妙地把燕軍當成殺父仇人,恨不得提把刀拼命的那種,他會打了勝仗不追擊?
當下他便讓顧成先回大營,自己帶了人去顧成提到的路徑上等著,等到看清了平安的大軍,還有大軍后方民夫押運的東西后,他一下子就明白了盛庸移營靈璧的意圖。
那是足夠南軍撐下去的糧草。
既然南軍缺糧,朱棣自然是沒放過這個機會的,靈璧往南的糧道都給燕軍斷了,本以為如此就能把南軍逼上絕路,誰知道南軍還在這里藏了一手,如果讓這些糧草進了靈璧南軍大營,形勢怕是要一下子急轉而下。
想到這里他不禁有些擔心,派人往大營報信后,他在平安的身后跟了一夜,等到天明,他還在猶豫要不要帶兵沖上一波看看能不能放把火的時候,燕軍的大部隊就到了。
朱能帶來了燕軍所有的騎兵。
原來顧成回營后,朱棣也敏銳地感覺到了不對勁,保險起見,他讓朱能帶兵來馳援顧懷,等朱能半路遇上顧懷送去的口信,登時大喜過望,帶著騎兵開始奔襲,正好在天明時分到了顧懷身邊。
要說盛庸和平安也真是時運不濟,但凡不是顧成帶兵碰巧往這邊走了一遭,或者顧懷和朱棣沒有因為平安的性子生起疑心,這批糧草就真的進南軍大營了,但此刻既然已經被發現,顧懷朱能當然不會給南軍翻盤的機會,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間,帶著騎兵發起了沖鋒,而且這次沖鋒不為殺人,只為放火,那些民夫哪里見過數萬騎兵沖鋒的陣仗?嚇得四處逃竄,而平安所帶多為步卒,要是戰場廝殺還能結陣對抗騎兵,但若是想在騎兵的速度和鋒銳下保住糧草,那就是癡人說夢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