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三百六十一章 入城-《我本大明一贅婿》


    第(2/3)頁

    自打燕軍開始南下,武將望風而降的現象實在太過普遍,揚州這種要命地方甚至都沒人愿意守,除了一個盛庸,基本沒看到誰真的站出來盡心竭力地對抗燕王,朱允炆實在不敢將身家性命賭在這些被他拋棄的武將身上,所以在決定守城之后,被他派去防守外城十三城門的,多是文官。

    但文官多半是不知兵的,鐵鉉那樣的人才終究還是少,大部分文官讀書做官一流,但讓他們去打仗,那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景象能嚇得他們沒法動彈,無奈之下朱允炆只得讓勛戚和皇室也去和那些文官搭檔,防守城門。

    勛戚嘛,大明開國軍功封爵,這些勛戚都是將門之后,比如魏國公徐輝祖,就被派去總領守城大局,親臨城墻,而曹國公李景隆雖然之前打了敗仗,但眼下實在是無人可用,干脆也被派去守金川門,而相比之下皇室藩王被派來守城就尤其有些搞笑了,朱允炆是不是忘了今日這一切都是削藩削出來的?

    被派到金川門的是谷王朱穗,這人是個老實人,當初朱棣在北平起兵,他的封地是宣府,可他一沒有選擇和朱棣一起造反,二沒有帶兵去鎮壓朱棣,反而帶著全家老小繞道海路跑來金陵當了階下囚,實在讓人感嘆。

    早早趕到金川門的李景隆觀察了好一陣守城情形,見士卒個個面有憂色惶恐不安,不由心生快意,而被派來一同防守城門的文官還在那指手畫腳,什么這排拒馬擺得太前,那支箭兵靠得太后,一看就是全然不懂戰陣廝殺的,李景隆放心下來,暗道只要解決了這文官還有那谷王朱穗,這開門大事就算是穩了。

    可他不知道隨后趕到的谷王朱穗想法其實也和他差不多,自從前日跑去議和,見過了朱棣,朱穗知道四皇兄對自己從宣府逃回金陵的舉動并無芥蒂的時候,那心頭的天平就不可避免地往朱棣那邊傾斜了,要知道他當初逃難來金陵只是覺得朱棣沒有可能成功而已,誰知朱棣居然真的打到了金陵城下,此時難道還要逆大勢去保那個要削藩的皇帝侄兒?沒這樣的道理。

    金陵城有內城外城,如今勛戚宗室和文官守的是外城,畢竟外城一破,內城幾乎不可能堅守下去,而外城也有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難民數量實在太多,多得比濟南還要夸張。

    借著議和的這幾天,練子寧的提議得到了推行,周遭府縣的百姓都被遷進了金陵城,能帶走一切都要帶進城,照理說對于這些難民,官府應該劃地安置、供應糧食、組織糾察,就像當初在濟南鐵鉉做的一樣,一來防止過多的難民把城池弄得混亂不堪,二來必要時他們也可以成為上城墻守城的助力,可現在的金陵...根本沒人管這些。

    僅僅只是圍城,各種行政設施好像就已經癱瘓了,皇帝在忙著和大臣商量守城,基層官員和小吏們就窩在家里看情況,等著天下易主的那一刻,而大部分高級官員們則是眾生百態,有的在家里聚集好友,議論著城守下來該如何,城守不下來又該如何,都是在憂心著自己的前程,說白了就是一旦城破,該怎么投降以得到新主的青睞,而有些受過建文帝賞識,比較死腦筋的,已經在暗自垂淚考慮著城破之后以身殉國的,整個金陵都是一片亂象,氣氛古怪至極,燕王還沒進城,所有人卻都在考慮著燕王進城后的事情了。

    也就是在這樣的氣氛下,金川門三個守門的文官、勛戚、藩王,各懷心思,好一頓忙碌,等到過了正午,平地里一聲炮響,高大城墻外響起了連綿的喊殺聲,幾人就知道燕軍攻城已經開始了。

    金陵不比濟南,城墻實在太高太厚,所以燕軍攻城并沒有像以往一樣以先登城墻開辟陣地為重,反而是集中了攻城器械攻打城門,城上箭雨落下,對第一波沖到城門前的燕軍造成殺傷,隨即各處城門就響起了激烈的撞門聲,金川門作為南門,自然也是受攻擊較為激烈的地方,那之前還侃侃而談氣度非凡的文官一見城外燕軍的擂木石破天驚般撞上城門,連帶著整個城墻仿佛都抖了起來,不由駭得面無人色呆滯原地,而谷王朱穗則是袖著兩只手看戲,眼看守城士卒通過城門上的小洞射箭,卻被燕軍扔進來的手雷炸得人仰馬翻,他雙眼一亮知道時機到了,便準備喝令幾個親衛控制李景隆奪取城門。

    誰知道話還沒出口,那邊的李景隆一個箭步沖到那文官身邊,干脆利落地抹了他的脖子,然后喝令手下逼退其他士卒,開城門迎燕軍入城,行云流水的一套操作之后,他提著長劍奔著朱穗就來了,當然,要像弄死那文官一樣弄死朱穗,他是萬萬不敢的,只需要控制住朱穗...

    可他沒想到朱穗不僅沒有驚慌,反而大喜過望,原本還在袖手看戲,此刻反手抽出長劍,一劍砍翻彎弓搭箭的守城士卒,疾聲高呼:“開城門,迎燕王!”

    李景隆被這一幕驚得目瞪口呆,他停下腳步,一時不知該怎么反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