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見狀,韓楨輕笑道:“怎地,朕難得當(dāng)一當(dāng)昏君,不做些天怒人怨的事兒,好似也說不過去。” 趙鼎笑呵呵地問道:“呵呵,不知陛下將這些窩棚拆除后,準(zhǔn)備建些甚么?” 韓楨說道:“京城人喜歡蹴鞠,就建個蹴鞠場,隔三差五舉辦幾場蹴鞠大賽。” “陛下英明!” 何栗雙眼一亮,旋即皺眉道:“可蹴鞠場用不了這般大的場所。” “既然要建,就要建最大最好的,能容納上萬人同時觀看。否則扣扣索索,顯得小家子氣了。” 韓楨說著,腦中不自覺冒出了體彩。 實在是這玩意兒,似乎跟球類運動牢牢綁定在了一起。 而且,就算他不弄,民間也自會弄。 索性不如一齊由朝廷官方來搞,也更加正規(guī)。 屆時,安排監(jiān)察院介入監(jiān)督,保證其公平性。 吳敏等人毫無意見,甚至面露欣喜。 如今國庫不缺錢,是真的不缺錢,何況官家剛剛又從大相國寺敲詐了八千萬貫,這么多錢與其放在國庫生銹,不如以工代賑。 修的越大,應(yīng)召的百姓就越多。 謝鼎問道:“陛下,難民該如何安置?” 聞言,韓楨問道:“城中可有空地?” 空地? 這個問題,可把何栗等人難住了。 京師這種寸土寸金的地方,想找塊能安置十萬難民的居所,著實有些難為人。 思索片刻,何栗忽地雙眼一亮:“臣想到一處地方,可用來安置難民。” 韓楨好奇道:“何地?” 何栗答道:“禁軍軍營。真宗時期,京畿禁軍足有四十萬之眾,僅是城中就駐扎了二十萬,因此真宗皇帝在西城劃歸了一片區(qū)域為新軍營。后來雖削減到了十萬,可軍營卻沒變。” “高俅掌管禁軍后,明目張膽的吃空餉,禁軍人數(shù)縮減到兩三萬,而空出的軍營則被高俅圈禁起來,視為禁臠。” 韓楨笑道:“好,就選在西城軍營。” 他本就不準(zhǔn)備將軍隊安置在城中,拱衛(wèi)皇城的親衛(wèi),人數(shù)才三千人,哪怕算上親眷,也不過萬余人。 敲定好安置難民地點后,韓楨心情大好。 眼見時間臨近正午,他打算先用飯,下午再去西城軍營巡視一番。 就在這時,難民營中忽地涌出一群百姓。 這些百姓來到街道上,納頭便拜,一邊磕頭,一邊高呼二郎真君爺爺。 這一幕,韓楨已經(jīng)見過一次,所以并不顯意外。 人群中,一名面色憔悴,神情枯槁的老嫗仰起頭,顫顫巍巍地問道:“二郎爺爺,敢問俺家秦三兒是生是死?” 秦三兒? 韓楨目光一凝,問道:“你是秦三兒何人?” 老嫗答道:“俺是她母親。” 聞言,韓楨面色一沉,轉(zhuǎn)頭看了一眼老九。 老九心知不好,咽了口唾沫,趕忙解釋道:“陛下,秦三兒當(dāng)時傷的重,一直昏迷不醒,后來幾天醒了也是迷迷糊糊,連話都說不清,加上御醫(yī)叮囑要靜養(yǎng),末將也不敢問。” “等回去再跟你算賬!” 韓楨瞪了他一眼,而后翻身下馬,快步走上前,將老嫗從地上扶起,面含笑意的溫聲道:“老太君莫要擔(dān)心,秦三兒受了傷,如今正在宮中養(yǎng)病,用不了幾日就會康復(fù)。” 秦母誠惶誠恐道:“二郎爺爺使不得,老身怎擔(dān)得起老太君稱呼。”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