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4【御駕親征】-《大宋潑皮》
第(3/3)頁
大戰牽一發而動全身,需各部院緊密配合。
待他們離去后,韓楨也沒閑著,一連寫了數道手諭,通過驛站送往各地駐軍。
……
……
可敦城。
位于后世蒙古國喬巴山市西部,乃遼國西北重鎮。
百年前,遼圣宗在此設鎮,調諸部族兵2萬余騎及渤海、女真、漢人700余流配之家,往彼屯墾鎮守。
同時下令,不論國家到了什么地步,可敦城的2萬騎兵不許南下。
說白了,這兩萬騎兵以及十萬匹戰馬,就是遼圣宗為遼國留下的最后底蘊。
本是未雨綢繆,不曾想百年后,竟然真的派上了用場。
耶律大石西逃時,只有不足二百人。
然而在接手可敦城后,立即召集七州十八部的蒙古各族,驅逐仇敵,復興大遼。
只用了短短一年時間,麾下便再度聚集六萬大軍。
契丹是草原游牧民族,所以天然就與蒙古諸部親厚,建國后對待草原諸部也都不錯,經過百余年的治理,讓遼國在草原威望極高。正因如此,耶律大石才能如此輕松站穩腳跟,一呼百應。
而金國就不行了,女真是漁獵民族,所以有金一朝,草原叛亂就從未停過。
耶律大石不愧是開創西遼的雄主,并未魯莽行事,安心在西域發展,通過武力,先后降服東西喀喇汗國、高昌回鶻、花剌子模等國,成為西域當之無愧的小霸王。
干冷的狂風呼嘯,卷起陣陣黃沙。
一支商隊,在風沙中艱難前行。
所有人的臉上,都蒙上了厚厚的紗巾,只露出一雙微微瞇著的眼睛。
舔了舔干裂發白的嘴唇,馬擴啞著嗓子道:“諸位再忍一忍,就快到可敦城了。”
偽裝成商隊護衛的玄甲軍將士,一言不發。
這一路上,他們已經聽過很多次這樣的話了,如今全憑一股意志力在支撐。
完成差事,活著回去,便能封妻蔭子!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