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趙佶奇幻之旅】-《大宋潑皮》
第(2/3)頁
等到了江山縣,再亮明身份,讓當地的知縣派人護送自己去福建。
南方的五月,已是很熱了。
太陽一曬,整片大地如同蒸籠一般。
趙佶抹了把臉上的汗珠,咬牙緊跟逃難的百姓。
荒郊野外,野獸橫行,尤其是衢州,前幾年還鬧過虎患。
最嚴重時,白日里老虎成群結隊的走在官道上,甚至闖入縣城之中,捕殺牛羊等牲畜。
一旦落了單,大概率會喪生虎口。
好在逃難百姓中有不少婦孺,行進速度本就不快,趙佶勉強可以跟上。
走在趙佶身旁的,是一家三口。
看衣著打扮就知家境殷實,男人約莫三十歲上下,身著一襲儒袍,時不時撩起袖子擦拭額頭汗水。
趙佶雖穿著粗麻衣裳,面容狼狽,可裸露在外的脖頸和雙手卻白嫩修長,一看便知是富貴人家,且整個人透著一股貴氣,那男子好奇地問道:“這位朋友看著有些面生,好似不是衢州本地人。”
朋友,是宋時讀書人之間的稱呼。
聽到對方一口官話,趙佶拱了拱手,苦笑道:“不瞞朋友,吾名宋端,乃金陵人士,此番南下一是為避兵災,二是去往松溪書院求學,結果不曾想還是沒有躲過兵災。”
“原來如此。”
男子面露恍然。
趙佶問道:“還未請教朋友大名。”
路途枯燥,難得遇到一個會說官話的讀書人,于是他也就打開了話匣子。
男子自我介紹道:“大名稱不上,吾姓陸名賀,字道卿,這位是拙荊饒氏。”
趙佶朝著陸饒氏笑著點了點頭,算是打過招呼了。
陸賀顯然也覺無聊,便隨口問道:“不知朋友治的是哪一經?”
趙佶答道:“吾治的乃是《易經》。”
古時的四書五經,四書乃是必學,相當于后世的語數外。
而五經則更為復雜,瀚如煙海,一個人很難全部精通,所以往往會主攻一經。
“巧了,吾治的也是《易經》。”
陸賀微微一喜,旋即與趙佶討教起來。
原本,趙佶本是存了應付的心思,結果聊著聊著,卻發現此人學問極高,對《易經》的解讀鞭辟入里,發人深思,于易學一道已然登堂入室。
趙佶雖不是當皇帝的料,可學問卻不差。
趙佶忍不住問道:“道卿兄可有功名在身?”
“并無。”
陸賀搖搖頭。
趙佶更加疑惑了:“以道卿兄之才,登科入仕可謂易如反掌,為何不去考取功名呢?”
陸賀答道:“今上非明君,朝堂之上奸佞橫行,似我這等耿直的性子,即便入仕,也討不得好,不如在家鉆研學問,教導幼子。”
這番話,讓趙佶老臉一紅。
好在他臉上沾染了不少灰塵,與汗水黏在一起,臟乎乎的一片,讓人看不清臉色。
趙佶努力為自己辯解:“吾倒覺得,今上乃賢君,對外收復燕云故土,對內德化萬民,使得天下百姓安居樂業。”
陸賀神色怪異的看了他一眼,挑眉道:“自官家登基至今,暴亂頻頻,前有方臘,后有鐘相楊幺,更有蜀中朱姓父子,高托山、張萬仙、張迪之流數不勝數,何談安居樂業之說?而今齊國皇帝,不正是被逼得沒活路了,才奮而伐宋么。否則,大宋又怎會被趕到南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