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3【乞丐】-《大宋潑皮》
第(2/3)頁
“洪武諷帝,方慶悟君。好禮臥馬,申屠斷鞅……”
聽到這句,趙佶忍不住出聲笑道:“小娃你背錯了,是好禮臥馬,申屠軔輪,明日該被先生打掌心嘍。”
背書的孩童不干了,當(dāng)即放下書本,反駁道:“俺沒背錯,俺娘教的就是斷鞅,伱這叫花子懂個甚。”
趙佶說道:“你娘學(xué)問稀疏,也敢教你,豈不是誤人子弟?”
“你放屁!”
孩童氣鼓鼓的瞪著他。
趙佶也不惱,琢磨著該如何找這孩童借火。
這時,一名小婦人從屋內(nèi)走到院子里,看著不遠(yuǎn)處的趙佶,先是屈膝行了個萬福禮,而后柔聲問道:“敢問這位大官人,好禮臥馬,申屠斷鞅,錯在哪里?”
剛剛說人家壞話,人家就出來對峙了,趙佶有些尷尬拱手還禮,口中說道:“此句最早出自《后漢書.申屠剛傳》,光武帝嘗欲出游,剛以隴蜀未平,不宜宴安逸豫。諫不見聽,遂以頭軔乘輿輪,帝遂為止。”
“后有郭憲諫光武帝,有‘拔佩刀以斷靷’之事,唐人李瀚將這兩件事混淆,因而才有了申屠斷鞅之說,然則申屠軔輪才是正典。”
聞言,小婦人面露恍然之色:“受教了。”
見趙佶官話講得極好,字正腔圓,且學(xué)識淵博,雖面容狼狽,卻氣度不凡。
一時間,小婦人不由用好奇的目光打量著他,問道:“這位大官人怎會流落至此?”
趙佶心下一喜,趕忙答道:“不瞞小娘子,我本金陵人士,本想前往福建尋親,卻不曾想半途遭了匪寇劫道,九死一生才逃了出來。”
“原來如此。”
小婦人點了點頭。
如今這世道,匪寇橫行,劫道屬實尋常。
趙佶趁勢打蛇上棍,哀求道:“小娘子心地善良,可否給口飯吃?”
小婦人猶豫了片刻,說道:“若大官人不嫌棄粗茶淡飯,便來吃一些罷。”
“多謝小娘子!”
趙佶立刻杵著木棍,強撐著發(fā)軟的雙腿快步走過去。
進(jìn)了院子后,趙佶識趣的沒有進(jìn)屋,站在那等著。
那孩童瞪大眼睛看著他,問道:“金陵是哪里?”
趙佶答道:“金陵在江南。”
孩童滿臉茫然,追問道:“江南又在哪?”
“江南自然在長江之南。”
趙佶有一搭沒一搭的回答著孩童的問題,目光卻一直盯著廚房。
片刻后,小婦人端著一個陶盆出來了。
陶盆中裝著麥飯和一些小菜,顯然是娘倆吃剩下的。
“家中貧苦,還望大官人莫要嫌棄。”
“小娘子太客氣了。”
趙佶咽了口唾沫,接過陶盆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
頃刻間的功夫,陶盆中的飯菜便被一掃而空。
趙佶用手背擦了擦嘴角,感激道:“我眼下身無分文,無以為報,不知能否幫上些忙。”
小婦人也不矯情:“倒是有一件事情想勞煩大官人。”
趙佶答道:“但說無妨。”
小婦人說道:“亡夫也是讀書人,只可惜還未來得及考取功名便撒手人寰,在世時留下了一些手抄本,可惜有些抄本不全,大官人學(xué)識淵博,不知可否幫忙補全?”
“這等小事兒,盡管取來,我?guī)湍阊a全。”
趙佶大手一揮,底氣十足。
他自問詩詞歌賦,四書五經(jīng)無不精通,對他而言,這些根本就不是事兒。
“大官人稍待。”
小婦人面色欣喜,邁著小碎步進(jìn)了屋內(nèi)。
不多時,便抱著幾本書冊與筆墨出來了。
趙佶接過掃視了一眼,發(fā)現(xiàn)多為一些啟蒙讀物,外加一本《春秋新解》。
擼起破破爛爛的袖子,趙佶磨墨提筆,開始一一補全。
那小婦人顯然也是讀過幾年書,只看了眼趙佶的字,便驚嘆道:“大官人這字端的好看。”
呵。
趙佶心下得意,總算找回了一些自信。
不得不說,他的一手瘦金體瘦硬疏朗,意趣盎然,哪怕是不懂書法之人,也能看出不凡。
不知不覺間,夜幕降臨。
小婦人從屋內(nèi)取出油燈點上,在一旁為趙佶掌燈。
一個時辰后,趙佶擱下筆,揉了揉手腕,欣賞著自己的書法。
不曾想,這一番慘痛的經(jīng)歷,竟讓他的筆力又精進(jìn)了一些。
筆鋒之間更顯遒勁。
一時間,趙佶有些舍不得這些字。
這年頭,一本書可不便宜,雖然印刷術(shù)普及,可一本書怎地也需大幾百文。
趙佶幫忙補齊這幾本書,省了小婦人不少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