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為何攻打我國?】-《大宋潑皮》
第(1/3)頁
“臣見過陛下。”
張叔夜踏入殿中,躬身行禮。
韓楨朗聲道:“李南嘉呈上奏疏,高麗已定,近期便會對耽羅島動手,山東那邊的匠人可準備妥當了?”
耽羅那地方,人口不過萬,鐵甲不過百,半日內拿不下耽羅,都算是李南嘉無能。
張叔夜回道:“回稟陛下,一應匠人都已征召,可隨時出發。”
這些匠人,負責指導修建港口與船塢,至于民夫則不用。
拿下耽羅后,那些戰俘便能充當民夫,管一頓稀粥就行,便宜又實用。
韓楨下令道:“傳朕旨意,命海軍即刻出發。”
旨意傳到膠州灣,再到耽羅國,差不多需要十五日時間,那時李南嘉已經拿下耽羅,到了之后,可立即修建港口與船塢。
緊接著,馬擴便會向倭國遞交國書。
一旦倭國拒絕,立即宣戰,身處耽羅的海軍長驅直入。
計劃環環相扣,講究一個快字。
爭取在盛夏到來前,結束對倭國的戰事。
“臣領命!”
張叔夜躬身應道。
待他離去后,韓楨將奏疏遞給劉昌,吩咐道:“送去進奏院,讓麻允迪單開一版。”
“奴婢這就去。”
劉昌接過奏疏,快步出了大殿。
……
通過《青洲日報》的宣傳,馬擴在高麗所行壯舉,迅速傳遍大江南北。
有人指責馬擴行事太過激進魯莽,有損齊國名望,不過更多的人覺得熱血沸騰,紛紛贊揚馬擴。
趙宋對外軟弱,讓中原百姓心口憋著一股氣。
如今,馬擴效仿班超、傅介子舊故,宣揚國威,讓中原百姓只覺揚眉吐氣,痛快不已。
不過,此事的熱度只持續了短短三日,百姓的討論很快便轉移到另一件大事上。
大禮儀!
自開年之后,常玉坤便命進奏院宣傳造勢,一直持續至今。
一經公布,如同在士人群體中丟下了一顆核彈,反響比之全國蹴鞠大賽高了數倍。
蹴鞠大賽畢竟是嬉戲娛樂,如何能與大禮儀相提并論。
召集天下大儒文宗論道,算不上古往今來第一。
畢竟往前論,可追溯到春秋時期稷下學宮的百家論道,此后的漢唐也曾效仿稷下學宮,舉辦過類似的禮儀。但論規模之大,學派之廣,人數之多,此次大禮儀可謂是獨一份兒。
如此文壇盛會,但凡是讀書人,都不愿錯過。
這可是宣揚學派,揚名立萬的好機會,一旦錯過,那就不僅僅只是抱憾終生了。
要是被老祖宗知曉自己錯過,估計會氣的從棺材里跳出來,給自己兩耳光。
要知道,如今新朝初建,可還沒有確定哪一派為正統呢。
自唐至趙宋,一直是以孔穎達注疏為官方正統。
到了趙佶執政時,高舉王安石大旗,將新學奉為正統,但如今趙宋已亡,當今官家也替元祐黨人翻了案,顯然不打算再用新學。
若能在大禮儀中脫穎而出,被陛下看中,選為朝廷正統,足以名留青史。
一時間,天下大儒紛紛出關,攜帶門下弟子,趕往京師。
據說好幾個快入土的老家伙也坐不住了。
陳瓘都快八十的人了,在得知這個消息后,不顧兒孫們的勸阻,愣是帶著棺材赴京,揚言就算是死,也要死在大禮儀之上。
甚至一些大理、西夏兩國的讀書人知曉后,不愿千里也要一睹盛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