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9【故技重施?】-《大宋潑皮》
第(3/3)頁
這四百余倭國武士各懷鬼胎,一部分是真信了寅先生編造的鬼話,認為自己是為天皇、為正義而戰。
另一部分,則純粹是貪生怕死,橘竹康拋出臺階后,立刻借坡下驢。
還有一小撮聰明人,揣著明白裝糊涂,打算當一回兒投機客。
畢竟,倭國階層固化,武士就是武士,立下再大的功勞,也還是武士,像平氏這樣跨越階層的武士家族,千年來只此一例。若非白河法皇扶持平氏,以此來制衡藤原氏,平忠盛這會兒還在四國島玩泥巴呢。
而橘竹康的一席話,讓他們看到了機會。
但不管這四百余武士如何想,心中對中國敬畏恐懼到了極點,不敢有絲毫反叛的想法。
實在是前幾日夜里那一戰,把他們的膽氣徹底嚇破了。
雷聲一響,火光四濺,緊接著就有十幾二十人死去……
這實在太恐怖,太詭異了。
除了敬畏恐懼之外,中國軍隊的伙食,也讓他們無比驚喜。
竟然是魚干和蔬菜熬制的粟米粥,還有一種雜糧面餅,放在粥里煮開后,立刻發泡膨脹,香甜可口。
別看他們是武士,屬于權貴階層,可實際上伙食卻非常差,甚至比不上中原的平民。
倭國本就是個海島,山地占了七八成,只有寥寥幾處平原,土地貧瘠,且時常發生天災人禍,糧食收成極其有限。
而倭國這幾百年來又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商貿凋零,外面糧食進不來。
像橘竹康這樣的武士,領地雖然有一百戶百姓,可每年上供的糧食卻少的可憐,平日里吃的是一種叫做糒的飯。
所謂糒,就是粟米、大豆、木薯外加野菜一起攪拌捏合,最后蒸煮出的飯團。
這種飯團很硬,口感與味道比之麥飯都差。
至于稻米和面食,基本都用來上貢交稅了,只有重大節日時才會吃上一次。
而魚肉……則沒人吃。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倭國自嵯峨天皇頒布“肉食禁令”后,長達數百年的時間,倭國人都是不吃肉的,包括魚和海錯在內,直到明治維新之后,這條禁令才被解除。
天皇與權貴們吃素,武士自然效仿,百姓也如此。
這就是為何倭國人身材瘦弱矮小。
基因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不吃肉食。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