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心經(jīng)-《一世富貴》
第(3/3)頁(yè)
人在世間遵父命,稟母意,有己真性情而成長(zhǎng)。周德為文,故世間以文而明,這就是文明。是故人所言,為文言,人所記,為文學(xué)。詩(shī)言志,配以樂而歌。演政事民俗則為話本,配以樂,齊以律則為戲。心中所想父母大人故事,則為神話傳說。小人家說,說自己編大人的故事。穿越,穿越時(shí)空訴于大人們聽。
經(jīng),徑也,為祖所開之心路,隨祖拓為大道。緯,圍,把自己家圍起來,與野外區(qū)分開來,就是心中的籬笆。眾人一心,則此籬笆即扎得穩(wěn)固,不會(huì)被人毀家。
“兩儀,四象,八卦,人之德也。二當(dāng)合于三,兩儀之后皆不真,為孩子們還沒有長(zhǎng)大自己學(xué)著大人去演人倫。一二三,道之?dāng)?shù)也,三為合一,即自然與人合一。心內(nèi)合,身外合,身心內(nèi)外俱合,此為三合。三合即為于此世界合道,當(dāng)有道果。此道果即人與自然相合而納自然之靈于一家,而去承父母之后。道理留于后人,道果即是給世界的果實(shí),從此之后這世界萬物自生自長(zhǎng),淪海化為桑田。”
“此為行者的道德心經(jīng),遺于后人。此世界之法為法自然,莫強(qiáng)求,需通理,以道理徐徐徐為之。母之色白,是故自然之理當(dāng)為光。無色一分為七色,七色合一而為白色,七為妻,依然是一分為二,二合為一之一二三。”
“字亦不用說文解字,知造字之理即可。以居中,前承父母,后解自然,字無非是以音擬于此而已。遵父命稟母意,此為巫。以己心代母心而言,為誣。心口不一,污,此污為心污,昧母意故加水名之。”
“德為文,穿衣而掩身,為紋。不穿衣裝有文德,則為紋身。父之象為龍,母之象為虎,身紋青龍白虎猶為大惡,不知父不知母,褻瀆人倫無過于此。文擬于自然,則為蚊。”
何為君子?君子之禮也,自己家是自己家,外人家是外人家。客隨主便,而不可喧賓而奪主。對(duì)外彬彬有禮,做事有理有節(jié),此為君子待外之禮。自然之物必告而后取,若主人不在家,取之當(dāng)有禮物。此亦不必權(quán)衡,憑心意而為。君子之禮為待外之禮,是大家之禮而非小家禮,各小家之禮自定。
義,大家之義也。小人裝大人顯于人前,則為儀。留于后人,則為遺。
儀容,儀禮,儀物即禮物,遺容,遺禮,遺物即遺產(chǎn),其實(shí)都是一個(gè)意思,只是施于的對(duì)象不同而已。知道理,則文字自解,道理不通強(qiáng)解之也必然不通。
行者于世間當(dāng)有儀禮儀物,當(dāng)有遺理遺物,此經(jīng)即禮物,也是遺物。后人自取。
(此書完結(jié)。)
第(3/3)頁(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