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走出第一步-《靖安侯》
第(1/3)頁
從宮里回到家里,已經是傍晚時分。
沈老爺默默回到了自己的書房里,他拿了幾張信紙鋪在桌子上,想提筆寫一些什么,但是竟然半天沒有落筆。
老實說,他覺得皇帝有點操之過急了。
清理趙閥的這個計劃,是幾年前他跟皇帝提出來的,但是沈毅當時說的是,時機成熟的時候,先著手清理趙閥,然后再整頓軍隊,準備北伐胡齊,歸于舊都!
但是現在,時機成熟了嗎?
沈毅也說不清楚。
不過在他看來,最好是再等個兩三年時間,等市舶司給皇帝攢到了足夠的閑錢,最少是兩千萬兩左右,足夠支撐起一場戰爭的閑錢。
到時候,都司下屬的五衛,也都會成為老兵,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兩萬五千人的編制,只有原先抗倭軍的五千人算是老兵。
更重要的是,政治時機要成熟,比如中書的五位宰相,最起碼要有三個乃至于四個跟皇帝一條心,這樣朝廷上下的力量才能夠擰成一股勁。
到了那個時候,朝廷就可以不緊不慢的對趙閥下手了。
清理了趙閥之后,然后就可以著手準備北伐。
這種才是穩妥的法子。
不過,皇帝似乎等不了那么久了。
按照他自己的說法,等個幾年時間,可能就沒有心氣了。
這種說法,是很對的。
皇帝現在,二十一周歲,正是敢拼敢干的時候,這個年紀的人,心里總想著干一些大事,壯志凌云。
如果耐心等待個三五年,乃至于六七年時間,等到皇帝接近三十歲的時候,一大堆事情纏身不說,后宮會多出許多妃子,許多兒女,每天會有無窮無盡的事情纏身,到時候皇帝說不定連政事都會懈怠,更不要說是北伐了。
沈老爺坐在書房里思慮了許久,然后微微搖頭,自言自語。
「天底下,沒有什么事情是能夠完全準備好的。」
他深呼吸了一口氣。
「或許,皇帝并沒有錯。」
如果什么事情都準備好了再去做,估計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了。
當初是沈毅給皇帝畫了餅,那么現在,就按照當初的計劃去做罷。
下定了決心之后,沈毅提起手中已經蘸了墨的筆,開始在紙上落筆。
他需要寫很多封信。
有給各地的邸報司的,也有給葉嬋,許復他們的。
說起許復,當時沈毅在福州的時候,本來過年把他帶回建康的,不過后來沈毅跟皇帝置氣,再加上許復需要在福州處理大中茶行的事情,因此就沒有跟沈毅一起回建康。
不過開春之后,他應該就會回來。
到時候,沈毅準備給他解決一下個人問題。
當然了,具體人選還要看許復的個人意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