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之后的幾天時間里,沈毅與沈淵沈瑛就沒有回建康城,在惠陵附近找了個地方住了下來。 他住在這里,不會對惠陵的工程有任何實質上的幫助,實際上該做的事情還是太常寺以及那些工匠們在做,但是只要沈毅在這里,就代表著朝廷對這件事的態度,以及沈毅本人的態度。 世宗皇帝棺槨北遷這件事,在朝廷不會有任何阻力,因為這是懸在大陳頭頂上幾十年的大事,但是世宗皇帝之后,今上的帝陵北遷,乃至于整個朝廷都要搬到北邊去這件事,一定會面臨莫大的阻力。 這種阻力,單靠皇帝一個人,甚至應對的都會有些勉強,因此,沈毅也需要在這件事情上表態,站穩自己的態度。 事實上,沈毅的態度非常關鍵。 因為,如果把朝廷里的整體實力量化的話,只要沈毅堅定的跟皇帝站在一起,那么就可以形成實際上的“絕對多數”。 這種絕對多數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北遷這件事,只要他們兩個人堅持,就一定可以強行推行下去,要是整個朝廷所有的官員都反對,只要沈毅支持,皇帝陛下甚至可以帶著家里人直接搬到北邊去,再建一個朝廷! 只是,這么做的話,天下就會徹底亂起來,以洪德帝現在的年紀,也沒有精力花費二三十年,重建朝廷了。 不過不管怎么說,只要他們兩個人有這個能力,在推進這件事的過程中,聲音就可以無限放大。 三天之后,沈老爺讓身邊的隨從將兒子還有侄兒送回了城里,他自己,則是與太常寺的官員一起,在惠陵迎駕。 起棺的時辰定在正午,畢竟這個時候陽氣最重,能夠壓一壓陰氣。 臨近中午的時候,皇帝陛下的儀仗終于抵達惠陵,沈毅等人在神道迎駕,然后陪同天子一起,徒步走到東配殿。 進了東配殿之后,洪德皇帝稍微休息了一番,然后站了起來,看向沈毅,開口道:“差不多時辰了,咱們去地宮罷。” 眾人紛紛起身,周元朗站在皇帝面前,恭敬低頭道:“陛下,地宮里已經一切準備妥當,只等您一聲令下,我們就準備起帝棺。” 皇帝看著周元朗,開口道:“讓他們在地宮里候著,朕拜謁了惠陵之后,便立刻開始起棺。” 周元朗應了一聲,回頭給了身后的太常寺下屬一個眼色,后者立刻低頭,轉身去辦事去了。 皇帝陛下看在眼里,有些詫異,笑著說道:“周卿到太常寺似乎沒有多長時間,用起人來,貌似已經得心應手了。” 一旁的沈毅,聞言也笑了笑,開口道:“陛下,周卿正原先幾乎可以算是北齊的帝師了,在整個燕都,都是數一數二的人物。” “現在領一個太常寺,自然不是什么難事。” 皇帝陛下笑容玩味,開口道:“這么說,周卿家還是屈才了。” 二人調侃一番,讓周元朗有些窘迫,他低頭道:“陛下,臣生在北邊,年少無知,才仕官偽朝,經沈侯爺提點之后才幡然醒悟,棄暗投明,如今臣滿門上下,除妻子之外,俱都死在了胡人手中!臣終此一生,都與朱里真人勢不兩立!” “現今蒙圣上不棄,能仕官圣朝,此生余愿,便是為圣朝盡一些微薄之功,至于燕都的前塵往事…” “臣俱已經忘了。” 皇帝陛下聞言,先是一怔,然后扭頭看向沈毅,笑著說道:“除沈卿之外,朕許久沒有見過這么會說話的人了。” 沈老爺微笑不語。 皇帝陛下摸著下巴,笑容玩味:“沈卿說周卿家原是北齊帝師,如今安樂公也住在建康,這幾個月,周卿家有沒有去瞧過你那弟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