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大夏的突然宣戰,對波斯帝國而言,無疑是一場難以接受的災難。別看波斯帝國擁有兩百萬大軍,面對三路大夏軍,卻很難找到取勝的機會。 波斯帝國內部的穩定,是優勢,也是極大的劣勢。 兩百萬大軍之中,倒有一半以上,是由各國禁衛軍整編而成,基本沒經歷過什么戰爭,實戰能力實在堪憂。 否則的話,當初蒙古帝國的西征,也不會將波斯帝國打得鼻青臉腫。 比之蒙古鐵騎,大夏軍強了可不止一籌。 一百五十萬大夏軍,如果要做一個戰力換算的話,至少抵得上波斯帝國三百萬,乃至更大數量的軍隊。 波斯帝國,如何能打贏? 唯一的辦法,就是向盟友求援了。 跟波斯帝國接壤,又隸屬白銀之手陣營的,有三大王朝,分別是阿拉伯帝國、凱撒王朝以及羅曼諾夫王朝。 凱撒王朝跟羅曼諾夫王朝都被困在歐洲戰場,還指望波斯帝國增援呢,不可能有精力,反過來支援波斯帝國。 尤其是羅曼諾夫王朝,正忙著在日耳曼王朝攻城略地,跟波斯帝國接壤的,又是地廣人稀的遠東地區,支援乏力。 最有可能的,估計就是阿拉伯帝國了。 兩大帝國同出一源,卻因信仰不同,被切割成兩大帝國,彼時的關系并不如何友好,阿拉伯帝國能否伸出援助之手,還真是一個未知數。 更不用說,阿拉伯帝國還要面臨大夏非洲戰區的直接威脅。 算來算去,波斯帝國也只能獨自應戰了。 ………… 大夏對波斯宣戰,猶如一枚核彈,將平靜的全球局勢激蕩開來。 不止受害者波斯帝國,其他人也沒想到,深陷輿論漩渦的大夏,竟然一切照舊,還不忘對外擴張,繼續游戲世界的爭霸之路。 似乎希望城的毀滅,并未對大夏的戰略決策產生什么影響。 這自然成了白銀之手攻訐大夏的一個理由。 問題是,白銀之手跟湛藍徽章正在塑造歐陽朔“偉光正”的形象,此時如果站出來指責歐陽朔,不久前功盡棄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