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終于東流了。” 連陳忠珩都唏噓不已,感慨萬千。 內侍沒有當朝發表看法的權利,但今日卻是例外。 人人唏噓,那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彌漫在整座宮殿內。 韓琦說道:“當年堵塞商胡,結果黃河決堤,一夜之間河北成為澤國,可惜可嘆。如今黃河自行決口改道,可見是被陛下的誠心所感,臣等為陛下賀。” “臣等為陛下賀!” 趙禎歡喜的面色微紅,問道:“可查探過了嗎?” 上次報信的人說的簡陋,大伙兒還在等著詳細情況稟告。 來報信的人說道:“陛下,二股河目下還能承受河水,只是淤積不少,怕是……難以維系。” 河道淤積的話,用不了多久就會再度破堤。 君臣相對一視。 淤積算個毛線啊! 挖! 趙禎面色紅潤了起來,說道:“可能清淤?” 富弼正色道:“當然。” 來人說道:“經多番查驗,若是維系北流,那二股河不必清淤。” 殿內安靜了一瞬。 黃河目前是北流,可北流它危險啊! 那還是幾十年前的真宗朝,一位叫做李垂的官員潛心研究多年,提出了黃河年年決口,不如改道東流的建議。 他建議的主因就是因為遼國。 ——黃河會不斷向北,一路改道進入遼國境內。 黃河進入遼國境內會發生些什么? 汴梁的黃河天險沒有了,遼人隨時能南下。 咱們給黃河改個地方走吧! 沒事走兩步,反正走走也沒啥壞處。 真宗朝時,君臣都覺得這個建議不靠譜,勞民傷財不說,而且還容易出錯。 李垂的‘一腔熱血’化為灰煙,但愚公精神萬代傳。 到了至和二年,也就是五年前。 李垂的兒子李仲昌冒泡了。 彼時黃河北流河道時有水患,不少地方淤積,于是有人建議給黃河改道。 兄弟們,咱們來給黃河換個地方吧! 李仲昌作為專家的兒子出來了,強烈建議把黃河改道六塔河。 這一次他成功了。 這一刻他不是一個人,李垂附體,所向無敵。 李仲昌作為‘首席專家’參與了改道大業。 當時歐陽修覺得不靠譜,而原因也很簡單。 ——扯尼瑪的淡!黃河目前的河道有兩百步寬,可六塔河只有四十步。哥,那么多河水涌入狹小的六塔河,它過得去嗎? 這是最直觀的感受! 可當時的君臣對遼人南下的恐懼戰勝了直觀感受。 汴梁需要黃河天險! 動手吧! 然后他們就動手了。 那次工程很成功,一切順利的讓人不敢相信。 當故道被堵塞成功時,黃河成功的改道六塔河。 歡呼吧! 慶功吧! 一時間工地上全是歡呼聲,首倡者們熱淚盈眶,立即派出快馬去京城報信。 六塔河到汴梁按照今天的算法兩百公里不到,快馬加鞭的話,第二天絕對能把好消息送到。 然后大伙兒該升官的升官,該青史留名的青史留名。 那一夜很是嗨皮!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