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沈安做了拌面。 麻辣的醬料把面條變成了深色,楊卓雪試著吃了一口,然后就贊道:“好吃。” 果果也抬頭道:“哥哥做飯最厲害。” 來自于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的夸贊,讓沈安心滿意足了。 吃了拌面,趙仲鍼就來了。 “安北兄,今日要稱重。” 沈安想歇息一日,可聽到這個消息后也只得出門。 “我出門一趟,午飯估摸著就不回來了。” “知道了。” 楊卓雪很自然的應(yīng)了,就像是老夫老妻般的,但她依舊在抱怨。 “也不知道黛玉如何了。” 沈安一路到了城外的莊子上,管事帶著幾個老農(nóng)等候多時了。 “見過郎君。” 沈安在雄州剿匪的成功讓莊上的人也頗為自豪,老農(nóng)們在說著金肥丹的好處,趙仲鍼在邊上發(fā)現(xiàn)他們的記憶力很好。 那么那天所謂的仙丹就是忽悠人的說法。 晾曬場上,那些莊戶在裝袋。 秤已經(jīng)準(zhǔn)備好了,幾個健壯的莊戶在邊上準(zhǔn)備抬麥子。 “會有多少?” 趙仲鍼有些期待的問道。 他希望能真的多一斗,那樣的話,金肥丹的推廣就方便多了。 莊戶人家農(nóng)閑時節(jié)沒事干,收集些東西堆肥不是難事,只要有效果,天下人都會效仿。 這可是活人的功德,功德無量! “見過郎君。” 眾人叉手行禮。 沈安笑瞇瞇的道:“免了免了,開始吧。” 于是幾人配合開始稱重。 “上次他們說能多一斗,安北兄,若能如此,你就要青史留名了。” 青史留名? 沈安矜持的道:“只是為大宋做些事罷了,哪里值當(dāng)青史留名。” 留名吧! 嘉祐七年,沈安制肥,畝產(chǎn)增一成,海內(nèi)歡呼。 先稱的是普通田地收的麥子。 這個速度很快,連續(xù)三畝地稱下來,有人說道:“郎君,一石一不到。” 沈家莊的地還算是不錯,一石一的產(chǎn)量也算可觀。 沈安點頭贊道:“都是勤奮的。” 將軍的本職是保家衛(wèi)國,文官的本職是治理國家,工匠的本職是打造器具…… 農(nóng)戶作為大宋的根基,他們的本職就是種地。 被人夸贊本職工作干得好,莊戶們都有些得意和赧然。 開始稱那三畝地的麥子了。 一袋袋的麥子被稱重,然后記錄。 “三畝地分開稱。” 沈安很輕松,趙仲鍼很糾結(jié)。 “究竟能有多少?” 他坐不住了,一會兒過去看看稱重,一會兒回來長吁短嘆。 他也進(jìn)入角色了。 歷史上的幾年后,他登基為帝,然后就心急如焚的準(zhǔn)備革新。 這般急切從何而來? 眼前就是答案。 “他們說大宋穩(wěn)的很,遼人不敢南向,西夏人自顧不暇,交趾俯首,大宋能太平一百年。可弱小本就會被欺凌。今日這里造反,明日那邊造反……如今人不多,看似不打眼,可以后呢?” 趙仲鍼的呼吸有些急促,“官員越來越多,軍士越來越多,耗費越來越大……錢糧從何處來?還得從百姓的身上來。可百姓本就生活艱難,怎能肆意盤剝?” “冷靜。” 沈安很滿意他的態(tài)度。 大宋的問題就是這個。 “大宋的問題就是日益增長的耗費轉(zhuǎn)變?yōu)楸P剝百姓的理由,解決了這個,再加緊操練軍隊,這樣的大宋誰能敵?”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