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2章 掃清西北-《北宋大丈夫》
第(2/3)頁
“怎地沒聽聞此等名字?再去問問。”
有人又去問了,稍后來報:“知州,不是瞎整,是瞎征部。”
王韶這才釋然,“某說怎地沒聽過這個瞎整。瞎征乃是諸部聯合,此戰被我軍擊潰,當前再無阻礙,傳令諸軍,此戰已然大勝,當奮勇向前……只等拿下了河湟二州,某將為諸將士慶功,耀武汴梁!”
耀武汴梁,指的是獻俘。
大宋時至今日,武功已然鼎盛。獻俘也有過幾次,但主要是以大敵為主。
若是論誰是大敵,羌人連交趾都比不得,所以獻俘只是個鼓舞士氣的謊言。
但哪怕是謊言,宋軍將士們依舊被刺激的嗷嗷叫,漫山遍野的追殺著敵軍。
“看看這些將士們,以前憋屈,如今走路都昂首挺胸,這些轉變從何而來?”
王韶看著諸將,“某以為從諸多對外大勝中而來。你等可知十年前的大宋是何模樣?”
一個官員說道:“十年前西賊猖獗,大宋不能制,以至于河東路枕戈待旦。隨后廝殺不斷,每次西北征戰,遼人都會屯兵北方趁火打劫,那時的大宋……讓人不安,就像是行走于伸手不見五指的山洞之中,不知道這條山洞有多深……看不到光亮。”
“不是趁火打劫。”王韶的閱歷比這些官員要豐富很多,又跟著沈安學習了一陣子,眼光自然不同尋常,“每逢西北開戰,遼軍必屯兵北方,大多人以為這是要挾大宋,可卻不知道……”
他看著漸漸遠去的追兵,沉聲道:“若是西北戰局崩潰,遼人的大軍就會掩殺過來,到時候西賊從河東路突入,遼人從北方突入,瞬息大宋就風雨飄搖了。”
眾人黯然,旋即振奮了精神。
“如今西賊覆滅,若是咱們再掃蕩了羌人,大宋的西北就穩了。西北一穩,河東路就能抽調兵力去北方,到時候……大軍北伐……幽燕之地……幽燕之地啊!”
那文官面色漲紅,揮舞怒吼著。
“幽燕之地乃是每個有識之士都為之痛心疾首的要地,可卻在遼人的手中。此前遼人掌控幽燕之地,進退兩宜,讓人沮喪。幽燕之地的險要,可能比得過此地嗎?”
王韶手指著四周問道,眉間全是自信。
這里是高地,山脈到處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這里變成了人間仙境的同時,也多了無數險要之地。
“可咱們依舊一路廝殺過來了,不管是何等的險要,不管當面是如何悍勇之地,只要大宋上下一心,就沒有滅不掉的敵人!”
“而這一切從何而來?”王韶坦然的道:“某從不是新政的信徒,某只是老師的信徒。老師給我分析了新政的必要,以及各種手段帶給大宋的好處,他讓某放棄自己的階層。
某以前從未想過階層一詞,是老師教會了某。原來某站在了大宋復興的對面而不知。某捫心自問,此生為官所為何事?”
他堅定的道:“某曾在西北游歷,遭遇無數危險,可依舊咬牙堅持了下來,那時候某就一個念頭,為大宋掃平西北的威脅!而后再為大宋掃清這個世間存在的威脅……誰能讓大宋強盛,某就支持誰!”
天下官員對新政的態度各自不同,這里跟隨出征的官員們也是如此。
此刻王韶的一番話不禁讓他們深思。
“此生為官所為何事?”
這是一個大題目,大抵就是問你的初心是什么。
這個時候還算不上物欲橫流,外界的誘惑也沒那么大,官員們只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為官。
所以這個問題很容易就能激發出他們的共鳴來。
“某當年讀書時,想的是治理天下,當時某覺著宰輔們很蠢。”
“某也是。”
“某那時以為宰輔們都是傻子。”
“哈哈哈哈!”
眾人策馬緩行,不時爆發出大笑。
誰沒有初心?
都有,只是在漫長的宦海中,在那些誘惑中變質了。
“新政惠及百姓,這是某親眼所見。”
“嗯,免役法讓百姓能安心種地,讓小吏有了錢糧收入,不至于去勒索百姓為生,這便是善政。”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