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看到這封藍白相間的信封,李多魚大致也猜到了,就是剛剛那個郵遞員所說的國外信件。 信封上都是一些簡化的英語地址,壓根就看不懂,好在旁邊還有一串文字用的是中文,不然說不定都寄不到他這里來。 李多魚英語雖然很差,但還是能看得懂郵票上的蓋章時間,只是稍稍看了眼,發現居然是大半年前就已經寄出來了。 歷經七個月,這才到他手里來,現如今進信件早就已經變得皺巴巴,上面的郵票都已經快磨沒掉了。 看著信件上的英文名(杰瑞),李多魚大致猜到了是誰給他寄的信件了。 以前宿舍里有個騷包就曾說過,他的英文名叫杰瑞。 李多魚拆開信件后。 【見字如面。 魚哥,我真的好想你們想死你們了.】 果然是趙甲路寄來的,里面足足有四頁的信紙,人長得沒他好看,字居然寫得比他還工整。 李多魚看完信件后,這才發現原來這幾年在他身上也發生了這么多事。 當年趙甲路到了港島后,是跟他姨丈陳焦一起發展的,由于陳家早先就嗅到不對勁,把一部分資產轉移到了港島。 他們到了港島后,生活條件還是蠻不錯的,有地方住,還有保姆…… 他們到了港島后,重操舊業做起了餐飲行業來,可由于水土不服的緣故,一直都做不過那些潮汕仔。 導致發展的并不是很好,而趙甲路在那邊做了兩年后,一直不見起色,就開始另謀出路。 畢竟國內賺的錢,在這邊根本就不夠花,搞了幾個店面后,請了幾十個員工后,就所剩無幾了。 而他又不能很好的幫上忙,最后在一位朋友的介紹下,他跟著一幫人前往非洲的黃金海岸淘金。 一開始是真的去淘金,可由于實在太累太危險了,后來又跟幾個福清哥一起開起了超市來。 信里面趙甲路不停在吐槽,非洲這邊的人又窮又懶,可偏偏物價非常高,再加上各種物品短缺,一個塑料袋都能當寶,非常適合在這邊經營超市。 而趙甲路寫這封信回來的目的,除了敘舊外,還有另一個目的。 那就是打算向李多魚拿貨,他打算搞幾個集裝箱的閩龍罐頭,還有一些日用品到那邊賣。 由于那邊通信不方便的緣故,趙甲路還給他留了個聯系方式,要是愿意合作的話,就直接打電話過去,他差不多一周左右的時間,就可以給他回電話. 李多魚看完信后,眼睛瞪得老大,他是真沒想到趙甲路居然跑非洲去開超市了。 不過想想也對,他現如今跟福清哥在一塊,這個時間點,還真就是福清哥勇闖天涯的時候。 那邊雖然很危險,但在這個年代走出去的話,只要肯走出去,那就是遍地商機。 李多魚還是很支持的。 估計這幾年的經歷比趙甲路前半生加起來都要刺激很多。 李多魚收到信件后,第一時間就給趙甲路回了國際長途電話,經過長途臺各種轉接后,足足等了兩個小時。 李多魚總算把電話給打通,可電話那頭講的卻是蹩腳的中式英語。 “哈嘍~~” “呼阿油,阿四肯否。” 對于這種中式英語,李多魚可太熟悉了,以前在島國干餐飲時,很多年輕人就特別喜歡在島國用英語對話。 聽到后,他都會直接用中文回話,每次都把他們給開心的。 李多魚嘗試用福清話問道:“請問,你那邊能聯系到一個叫趙甲路的人嗎?” 聽到老鄉的聲音后,對方也很是激動:“找趙哥的啊,對了,你是不是那個擔擔島的那個李多魚?” “沒錯,是我,你怎么知道的。” 李多魚也有點驚訝,對方回道:“趙哥每個月都會來我這邊,問你有沒有打電話過來。” “這樣啊,不好意思,我才剛剛收到信件。” 對方激動說道:“李總,是這樣的,我差不多要一周左右的時間才能聯系上趙哥,你有電話號碼嗎,到時候,我讓他回你電話,或者我讓他下一周等在電話旁,你到時候再打過來。” “行,可以的。” 由于信號不好,隨時都有可能斷掉,李多魚趕緊留下了號碼來。 這個年頭寄信件很難,而打國際長途電話更難,往往為了等一個人電話,都不敢亂跑,得蹲在電話旁好幾周時間,就是生怕錯過電話。 信件里除了趙甲路自己的事情外,他還講到了陳元素,她也沒有留在港島而是去了島國,目前在東京開了一家中華料理店。 看到這個消息時,李多魚不由笑了笑,迄今為止,他到現在都還記得陳元素第一次主動找他時,就是商量如何在國內開好一家日料店的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