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方仙道-《黃庭道主》
第(3/3)頁
七名或老或少、或男或女的道人魚貫而入,身體虛幻不可見,郡丞府中仆人侍女全都不曾發覺。待到了內堂,才由虛化實,沖著陸青峰躬身拜下,口稱‘老師’。
來人不是旁人,正是陸青峰十年前在霞光山建立長青觀之初,云游嶺南二十一縣,相中的七名心性上佳、資質不俗的游方道士。
略施神通,就將七人收入門下,為記名弟子。
陸青峰入嶺南郡,出任嶺南郡丞之后,長青觀一應事務就交予這七人處理。
時人稱為‘長青七子’。
陸青峰又從趙堅處替七人求來加封。借著陸青峰賜下的秘法,以及嶺南郡的氣運加持,長青七子修行神速。初入長青觀時,一個個僅有授箓、煉師道行。對比仙道,不過是筑基、靈虛之流。
但短短十年下來,七人道行全都突飛猛進。
如今道行最淺的守生、守靜二人,也有靈臺中期修為,一個煉就六層靈臺,一個則是四層靈臺,能與仙道實丹境、聚法境修士相提并論。
而天資最佳、修行最為刻苦的守陽、守春二道,更是已經鑄就九層靈臺,堪至陰神法師之境,能與仙道元神真一比肩。
“授箓、煉師、靈臺、陰神、陽神。”
“此為方仙道五大境界。”
“正與仙道筑基、靈虛、結丹、元神、大乘五境對應。”
“方仙道修行,雖有種種隱患,又有長生桎梏。但能興盛開來,確有可取之處。”
陸青峰每次見著這七個記名弟子,見著七人境界進益,都覺這‘方仙道’實乃不亞于仙秦界‘性命之道’的修行路徑。
于仙道來說。
短短十年,別說靈虛真修,就是修為更低的筑基大修士,也未必能晉升一個哪怕一個小境界。
而方仙道卻能從煉師境界,一躍成就陰神法師。
這種跨度,對比仙道,就是從靈虛境,越過結丹境,直接跨越到元神境。
實在駭人聽聞。
“難怪神霄派、茅山道還有一眾方仙道道統,能在人道法域當中,壓制正統仙道。”之前是走馬觀花,這十年靜心經營嶺南郡,陸青峰對人道法域當中種種,包括不同于正統仙道、性命之道的幾套修行體系,也有更深入的了解。
方仙道就是其中之一。
見獵心喜的同時,仗著《黃庭經》統御諸法的特性,陸青峰還一一嘗試。
本是為了尋找林楓等弟子而來的南華界,又是為了替林葉、文廣報復神霄派而經營的嶺南郡,卻為陸青峰帶來意外之喜。
“南華界中這幾套修行體系若能整理出來,在現實中傳播開來,定能讓三山九水修行界,甚至靈域都陷入前所未有的動蕩。”
“以往只能任由妖魔、仙修予取予奪、肆意禍害的凡人王朝,只要衍生出人道法域,屆時也能如南華界這般,稍稍擺脫魚肉的境地。”
每每念及此處,陸青峰眼中都要明亮幾分。
雖頗有期待,陸青峰不著急在現實中嘗試。
他心有盤算,要借著對付神霄派的這次機會,好好研究一番人道法域諸般體系,洞悉每個體系的利弊。
如方仙道。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借勢修行雖修為進步神速,但一來根基不穩,長生渺茫。又與紅塵俗世沾染過深,因果纏身。天地運轉不知何時就要大禍臨頭。
很難有壽終正寢的那一日,大多都殞命在諸般爭斗當中。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