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心魔入-《老祖無能!》
第(1/3)頁
藏經(jīng)閣內(nèi)還在翻箱倒柜的幾人聽了長老的話,也只能一臉失望的走了出來。
待他們都走后,李元把閣門一閉,引動藏經(jīng)閣的法禁,然后便開始了修行。
李元心沉丹田,神游經(jīng)脈各處,靈氣入體運轉(zhuǎn)周天,比之往日,今天修行的速度不知為何快上了那么一分。
他又特意運功了幾遍,發(fā)現(xiàn)不是自己的錯覺。
拿出懷中的幽海珠,他隨身攜帶著此珠,能讓平日修行時快上那么一成,算是難得的寶貝了。
今日這修行速度又快了一絲,雖然看著不多,可經(jīng)年累月積攢下來,也十分可觀的。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這種變化恐怕不是止他一人,再加上今日那黑臉弟子所言,說不定整個廣元山脈修行水法的修士都有此種增益。
這等偉力,讓李元想起了一種古書上所言的天地炁境!
世間無論高山流水,還是山野市井,都有靈氣存在,只不過是多少的不同。
每一地的靈氣又因為環(huán)境不同,導致一種或幾種靈氣尤為突出,比如近河湖大海的地方自然是水行靈氣更多,近山川深地的環(huán)境土行與金行靈氣更多。
但天地如人,人之體內(nèi)五行俱全,天地之間五行亦全。
而當某一處地方區(qū)域的各種靈氣達到某種利好單一大道的穩(wěn)定狀態(tài)時,就會被稱為天地炁境。
比如廣元山脈如今,或許就處于天地炁境中的某種水德炁境,凡修水法者皆受其利。與之相悖的火德與盛陽修士,無論修行還是法術(shù)神通,都會受到影響。
李元不是真修,察覺不出具體的天地變化,也只有是因為修習水法才格外對這些敏感才能窺得皮毛。
不過當下的天地炁境無疑是對他最有利的。
從此往后,李元每日修行的時間又多了一個時辰,無人問津的藏經(jīng)閣又遲到早退了些時辰。
往后半月里,也有不少弟子來藏經(jīng)閣借閱古書,想要探尋河湖異像的原因,也有不少弟子得了高人指點紛紛沒日沒夜的潛入水底搜尋靈物。
又因為經(jīng)常有弟子從河底摸出各種稀奇古怪的靈物無法辨認,所以不少弟子倒都成了藏經(jīng)閣的熟客。
一向冷靜的小閣樓里,每日倒也能來個七八個弟子,也不算是無人問津了。
李元對此并無什么不滿,看守藏經(jīng)閣只是他的庶務,人多了點油水自然也多了。反正都是打發(fā)時間,還能接觸到不少山門內(nèi)外的消息。
就比如說那位當日在坊市用殘忍的魔道法陣吸干眾人精血而逃的王無間長老,已經(jīng)被祁靈門通告其他三家,在廣元山脈全域內(nèi)通緝追捕。
底下的弟子們不清楚,可身為長老一類的中層,李元十分清楚真修的可怕,只要王尋老祖想抓,那王無間早就已經(jīng)關(guān)在死窟地牢里了。
他可知道,王無間可是王尋老祖的偏系侄子,若放在其他宗門自然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糊弄過去就得了。
可在祁靈門這樣一個守古的門派里,縱然老祖也不能直接庇護后輩,王無間造成了弟子傷亡的事實,那就必須要接受門規(guī)矩懲罰。
但也從這里可以看出,王尋老祖是個遵規(guī)重法之人,若無他堅持,門規(guī),也不過是空談。
李元難得清閑的修煉了大半年,直到這一日,他又遇到了那個身懷秘密的弟子王松,他來到藏經(jīng)閣后,徑直走向游記散篇那一類的書籍里面,然后翻來覆去的尋了大半日,終于在找到某一本古書時,面上露出一絲狂喜之色。
只是這少年很快反應過來,強行壓下表情,足足把那本書看了一個時辰,快到關(guān)門時才又佯裝尋覓其他書籍,把這本書放回了不起眼的角落里,抽了本散記作掩護拿來拓印。
李元面上看不出喜怒,公事公辦的給他拓印了一份古書,然后見他離開時還是忍不住嘴角微微上揚。
“到底是年輕人,沉不住氣啊。”
李元心中笑了笑,并沒有表現(xiàn)出什么。
他和平日里一樣,到點關(guān)門。
然后開啟法禁,來到了藏經(jīng)閣內(nèi)取出王松看了許久的那一本,準備把他隨手抽出做掩護的書也取了出來,萬一對方發(fā)覺自己在偷窺他,反其道而行之呢?
李元拿出兩本書,第一本書名為荒原記,是位祁靈門的先人長老于三百年前所創(chuàng)的書籍。
祁靈門的書籍,也是收錄弟子所攥的書,只不過非長老所創(chuàng)的需要核查是否有用。
至于長老們?nèi)魟?chuàng)書,只需要稍稍查閱一下遍,沒什么離經(jīng)叛道,欺師滅祖的逆天言論,都會收錄。
這本荒原記所寫的就是這位長老在十萬大山前那片荒原里的游行所記,李元沒有立即打開,而是以神念掃過每一頁書紙之間的磨損程度。
畢竟他可沒有王松那某種奇特的能力,可以一眼察覺古書中的秘密。
至于憑借這些蛛絲馬跡才可能窺探到一些東西。
若是重要的東西,以王松此人細心謹慎的程度,定然會多看幾遍牢牢記住才肯放心的。
而今日王松在看此本書時耗時不短,自然書頁會有輕微的彎曲磨損痕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