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記(九)-《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2/3)頁
許敬宗掌管大唐外交事宜,他這個人行事喜歡掐住人的脖子,也不一下子將人掐死。
而是會給對方留一口氣。
讓他們進氣少,出氣多,至少不會死。
現在的波斯王卑路斯就是這種情況,自從被李承乾貶黜之后,他的處境并不好。
而波斯的故地奪回之后,最富饒的幾個地方又掌握在唐人手中。
在這件事上,許敬宗不同意將驪山的書籍交給波斯人,但波斯的地理位置就適合給唐人做宣傳。
所以給了波斯人紅樓與聊齋,而且刊印上千冊,交給了波斯使者。
張心安又道:“閻大匠說,我姐都快成驪山的總工程師了。”
張陽搖著扇子道:“她不過是一時的興致,等過了幾天她覺得沒意思了,就不這么忙了。”
“那孩兒也想去。”
“你好好讀書,好好看書。”
張心安覺得委屈。
張陽又道:“你沒有你姐這么聰明,她是天生當領頭人的料。”
張心安失落地離開了,他只好回到自家的藏書閣看書。
一份軍報送入了長安城,張士貴大將軍帶著三萬兵馬突破了海峽,拿下了當年羅馬的舊地,送來了不少戰利品,其中最多的便是金子珠寶。
江南徐家開始了遠航,他們從江南東道的沿海行駛,一路沿著海岸線,南下,而后到了南詔地界,一路前往天竺。
沿著海岸線開辟航道,他們在南詔又建設了港口,又從南詔開始遠行。
徐家將海船分成了三隊,一路到了幽州繼續北上尋找新的地界,一路沿著海岸線去天竺,再有第三路船隊前往更遙遠的西方。
如果海圖與地圖繪制得沒錯,那么到了最后,大唐的官兵征討西方,船隊與大軍會在西方的一處海峽相會。
在驪山的學術院中,藏書閣內。
夜里的時候,藏書閣早早就關門了,李泰拔高了油燈的燈芯,讓這里的光更亮堂一些。
而后拿出各地送來的奏章,一邊對照著地圖,開始做記錄。
這些都是出征在外的將士們所繪制的地圖,以及袁道長讓道門中人從各地收來的地理勘探。
現在這張圖十分地巨大,上一次裴炎所看的便是這張圖。
圖上有汪洋的大海,還有上下兩片極地。
其實地理的編撰與補全,自貞觀七年開始就沒有停下來過,從開始的括地志,至今就沒有,這是一生的事業。
修修補補,至今也沒有補全。
李泰根據今天送來的消息,做好了批注這才擱下筆。
他喝著茶水,目光盯著地圖看了良久,在西方還有一大片沒有開拓的地圖。
姐夫的地圖至今為止都沒有錯過,除了細微地方沒有標注明白,范圍和大小都是對的。
李泰放下茶碗,鋼筆蓋上了筆帽,便收拾好這里。
走出藏書閣的時候,晚風迎面吹來。
屋外,魏王妃還在和他的父親閻立本說著話。
見魏王出來了,閻立本撫須道:“老夫還是提議火車的鋪設不能太著急,若不是縣侯一直在催促,老夫本意也不想現在就將鐵路鋪設到洛陽。”
李泰頷首道:“最近姐夫也不知怎么了,對關中的發展與驪山的進度一直不滿意。”
對驪山人來說現在的進展已經很好了,驪山自貞觀六年開始興建,到現在已有十五年。
十五年時間,做到這一步,這是所有人努力的成就。
李泰嘆道:“做事要循序漸進,現在的姐夫已很少插手關中生產,他并不知道如今我們突破技術壁壘有多難。”
閻立本中肯地點頭。
張陽著急歸著急,現在的這位驪山縣侯恨不得將鐵路鋪設到整個中原。
這種事情是不可能做到的,鐵路鋪設到洛陽已是驪山的極限。
除非大唐可以發動舉國之力來修建鐵路。
夜里的學術院很安靜,書院的宿舍也到了熄燈的時刻。
夜風在學術院的上空吹個不停。
李泰又道:“不用勸姐夫了,現在他已聽不進去勸,我們還是按照計劃,如果再要繼續鋪設鐵路,這已不是驪山能夠負擔的了。”
閻立本道:“驪山只是這么小一片地方,走到今時今日到負荷了。”
說罷,他又補充道:“自縣侯退休之后,驪山學術的科學一篇再也沒有后續,從猜想到概念,再到可行性,我們現在缺少理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