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我們在基地周圍種植了大量的沙棘、檸條、梭梭等抗旱耐鹽的植物,未來,這是一道天然的防風固沙屏障……” “……” “這是我們的澆灌系統,在青海諸多領導的支持和無數的同事辛勤的努力下,我們將整個系統,籌劃在我們【光伏電站】周圍,既解決了光伏板的清潔問題,也能間接地灌溉植物…” “……” “前輩們的治沙經驗,于我們而言是非常寶貴的財富,我和同事、以及各單位的領導們每天都會分析前輩們的筆記,并從中汲取養分,讓我們能更好地、更系統性地進行著治理……” “……” “在龔總以及楊教授等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將整個生態系統進行充足,并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 “……” “由于塔拉灘沙漠日夜溫差很大,白天溫度高達40多攝氏度,晚上溫度低至零下10多攝氏度,這對植物的生長非常不利,不過,我們充分地利用了光伏板的保溫性功能,光伏板可以在白天遮擋部分陽光,降低地表溫度,晚上則可以反射部分熱量,提高地表溫度,從而緩解了溫度的波動,為植物創造了一個更適宜的微氣候……” 上午。 塔拉灘上的風沙依舊很大。 朦朧、蒼茫、一眼看不到邊,站天地相連的荒漠中,人不自覺便涌起一絲敬畏感。 但…… 以基地為中心的幾公里區域里,一抹抹嫩綠,于土壤中逐漸探頭。 鏡頭下,張勝一邊為老人介紹著這里的情況,一邊彎腰溫柔地看著一株株綠苗。 老人看了看張勝,又順著張勝的目光看向了遠方。 遠方光伏板的實驗田上。 他看到一個個戴著安全帽的工人,正在認真地安裝著各項灌溉系統。 他們的身影在風沙中若隱若現…… 老人又低下頭。 一抹抹嫩綠,在風沙中頑強的探出了腦袋,仿佛一滴滴汗水凝結成的希望,縈繞著這片曾經孤獨的、被人遺棄的荒漠。 他看到張勝站了起來。 繼續帶著他們一行人,走向了下一個項目。 他看到這個年輕人臉上有一道道干裂口。 這是皮膚不適應高原氣候的反應。 “許部,我再帶您去看看我們的實驗室吧!” “好!” “……” 老人點點頭。 當央視記者即將到達實驗室門口的時候,被攔了下來。 實驗室本身就是一個不能被采訪的機密場所,記者們很遺憾,最終,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張勝帶著老人走進了里面。 實驗室并不幽暗,相反很明亮。 “我們這個實驗室里的工作,就是將單晶硅進行量產化,科學化實驗……” “……” “不過,這項量產化技術,卻依舊有很多機器被卡著脖子,譬如,我們的單晶爐……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嚴重依賴進口,特別是德國,那些科學家走過來,在我們的機器里畫一個圈,就簡簡單單地圈走了我們數百萬美元……” “……” “我們多項技術和專利,都落后于西方,這導致我們研發和量產的每一環節,都嚴重受制于對方,我們實驗室目前要攻克的這塊難題,就是要研發自己的新產品,替代那些技術,不止我們塔拉灘的實驗室在做這項工作,還有我們燕京、杭城、疆城等地方,都有自己的科研方向……” “……” “當然,這需要時間,其中的困難也難以想象,實際上,我們的【半導體行業】實在是落后太多步了,每一個環節,我們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不過,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下去,終歸有突破的那一天!” “……” “這一仗,我們會贏的!” 外面風沙吹拂,響著一陣陣的轟鳴聲。 然而,實驗室里,卻非常的寂靜,儼然與外界仿佛是兩個天地。 走進實驗室通道口,換上鞋以后,老人跟在張勝后面,張勝在隔音玻璃前依舊壓低了聲音,跟老人介紹著他們目前的現狀。 張勝的聲音帶著感慨,當談及西方的時候,他聲音略顯低沉,語氣之中透露著強烈的不甘心。 老人感受到這個年輕人身上隱約間有一股正在燃燒的火焰,這股火焰極能感染人也極令人信服。 他聽完以后默默地點點頭,目光看向實驗室里,一個個年輕人在老教授的指導下,做著各種各樣的測試。 這些人都非常專注,絲毫沒有察覺到外人的到來。 隨后,也看了一份份實驗報告。 不過,這些實驗報告和實驗記錄,卻基本上都是失敗的紀錄…… “這是場漫長的戰爭,不過,正如你所言,我們會贏!” “……” 他看著張勝。 很鄭重地補充了一句:“有什么需要,一定要說!” “我會的!” “……” 幾人走出外面。 無數的媒體都在蹲著,嘈雜聲四起,此起彼伏的攝像機聲音,令老人覺得不免有些刺耳。 遠方……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