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一次運輸艦隊遠東之行,除了“民主號”進入船塢輪休,“平等號”也被征用于新魯的建設了。 新魯是一片廣袤的新天地,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和生活物資供應。 僅僅依靠“朱成功號”、“張煌言號”、“李定國號”三艘近海運輸船還是有些力有不逮,需要大船幫忙。 遠洋運輸隊兩艘2000噸級大船缺失,這在使得運力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下滑。 不過在新津港的造船廠中,又有三艘“誠信號”、“友善號”的姊妹艦在建造,預計兩個月后就能下水了,到時候大概每月運輸人口可達15000人。 7月16日,船隊離開新津港的第四天,茫茫大洋上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島嶼。 這便是大明海外第一片領土,距離鳳都2000公里之遙的科迪亞克島。 遠遠望去,島上只有一些木質的房屋,在海與天之間顯得異常矮小。 但在房屋之前的旗桿上,日月的旗幟高高飄揚,向這片海天宣告誰才是這里真正的主人。 其中有一所特殊的房子,并不在平地上,而是在山上,這是瞭望員的小屋。 大明艦隊在瞭望員旗語的指引下,緩緩進入了港灣。 “富強號”上,鄭保國向伊藤和夏志新介紹道:“夏教授,伊藤特使,為了大明的北極科考事業,我們水師長期在此駐扎著一個連隊,每3個月進行輪換,這一次正好是輪換的日子,恐怕會耽誤一點行程。” 夏志新摸著胡須,點頭道:“大自然蘊含著無窮的寶藏,圣上說過,北極是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諸君駐守帝國的北疆,實在是令人敬佩!” 頓了頓,夏志新又朝伊藤博文招招手,道:“伊藤君,既然水師即將換防,你不如隨我們博物館的科考隊,一起在島上轉一轉吧,我聽說這座島嶼上有著世界上最大的棕熊,還有許多肉山海象,這些都是大明的土特產品,需要好好記錄。” “嗨!” 伊藤連忙彎腰鞠躬,道,“能受到夏教授的邀請,鄙人榮幸之至。” …… 伊藤是歸化入籍不久的大明人,忠誠度還有待考驗,因此駐島部隊換防這樣的敏感事件,他還是要避諱一下的。 伊藤本就是個極聰明的人,自然也明白這一點,換上了探險家的套裝,跟隨博物館的科考隊一起調查島嶼的生態資源。 這套衣服還是之前跟著森下在云南探險的時候才穿過的,沒想到這一次居然用在了近北極點附近。 好在現在是7月份,加之洋流影響,科迪亞克島的溫度很怡人,如果是10月之后來,非凍死他不可。 “科迪亞克”是阿留申人的土著語言,就是“島”的意思,暫時還沒有被大明官方改名。 除了一百五十多名全副武裝的大明水兵以外,島上還有大約1000人的阿留申土著。 阿留申土著就是因紐特的一支,因紐特人從外形上看,基本和蒙古人沒有什么差別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