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今年是大明德武五年,也是《大明第一個五年計劃》結尾收官的決戰決勝之年。 當然,由于德武一年朱富貴基本上都在領著土著鉆山溝,打游擊,所以所謂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其實只有四年。 不過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德武二年制定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還是太保守了。 比如說,在《大明第一個五年計劃》中規定,大明將在德武五年十二月底以前建成150萬畝以上的農墾區,以保障糧食自足。 但截至目前為止,大明已完成新津軍墾區130萬畝,新黃河農墾區70萬畝、新珠江(科羅拉多河)農墾區150萬畝,中央大平原農墾區1100萬畝。 加上老百姓自發開荒耕種的零散耕地,共計耕地2700萬畝。 即便都以水稻直播、玉米粗狂化種植,大明如今農作物總產量也超過了1800萬噸,人均5000斤! 十倍于每人每年500斤的生物學需求。 多出來的糧食主要是用來釀酒、喂豬養牛,轉變為更高價值的肉蛋奶及副食品。 剩下的糧食用來向左、李出口換取人口和其他資源,或者向南方政府換取西瓜、棉花和甘蔗。 當然,處于極端貧困的阿茲特克大公國同樣需要救濟。 糧食換可可計劃正在穩步推進。 不過基本如此,還是有很多富裕。 朱富貴只能含淚拿來向平臺廉價出售。 · 因此為了解決糧食產能過剩問題,朱富貴還是很重視胡雪巖的到來的。 胡雪巖可能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有名的紅頂商人。 關于他如何平步青云,如何快意洋場,有最終如何一夕之間轟然倒塌,革職抄家的故事一直被人津津樂道。 如今李左之爭并不存在,至少并不處于白熱化狀態。 分別作為李鴻章和左宗棠錢袋子的盛懷宣與胡雪巖也能在對明人口貿易的糾紛之余推杯問盞,互為知己。 晚晴一代商業傳奇的落幕大戲是否會上演還猶未可知。 不過在朱富貴看來,歷史上由于左宗棠老邁失勢,從而導致胡雪巖的失敗,固然是因人廢事,可至少也意味著中國數千年來士商關系依然穩固。 高情商的說法,資本始終無法徹底綁架權力。 低情商的說法,窮不與富斗,富不與官爭。 “奸商謀利,病民蠹國”這句評語當然非常有失偏頗,但也不能說沒有些許道理。 資本與官僚哪個更容易走向墮落,這個還真不好說。 至少站在朱富貴本人的立場上,天然對于大資本是抱有警惕的。 當然了,你若問如今大明誰是最大的資本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