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大炮,本將軍的阿姆斯特朗大炮呢?” 看著如潮水般涌來的韃靼人,威爾遜驚恐地朝著手下大叫。 “將軍,我們的大炮被馬拉進城啦!” 威爾遜這才想到,之前明人的飛機空襲的時候,拉炮的夏爾馬們并沒有受影響,忠誠地履行著自己的使命,將大炮統統拉進城了。 現在再去找大炮顯然不合時宜了。 “射擊,立刻準備射擊,該死的,不要分散,對付韃靼人就要用隊列射擊!” 很快,威爾遜就發現,自己手下的印度士兵們并不是分散作戰,而是開始分散逃跑。 之前他們僅有的那一點士氣都已經被大明的空襲炸沒了。 這些家伙如受驚的鴿子,根本沒有辦法組織起有效的反擊。 第一批被選做,或者說被迫成為敢死隊的,是索特那帳下的倭八旗。 在督戰隊的逼迫下,這些穿著足輕倭甲,拿著盾牌和倭刀的敢死隊,冒著英軍稀疏的子彈發動沖鋒,以吸收第一輪火力。 近身比預想中的容易,倭八旗們大喜過望。 領頭的土方歲三拿著刀,砍翻兩個穿著龍蝦兵服的高等印度人。 他自己都不相信,看似不可一世的英軍就這么被殺死了。 不過像他劍術這么高明的武士也不多了。 經過大明和蒙古人的輪番清洗,所謂武士,也已經是稀有物種了。 大部分先登的倭兵根本就是被裹挾的日本農民而已,成批的倒在了英軍的子彈和刺刀之下。 武士就那么幾個,也不過比農民足輕多一些砍人的機會,很快也面對刺刀感到無力。 今日之戰,很可能就是武士的最后的余暉。 畢竟九州島上島津家的那十萬武士,估計是么得余暉,直接要化作人間之渣滓的。 這時候,兩翼包抄的蒙古騎兵后發先至,配合著唐蒙聯軍主力于城外合圍了英軍。 陷入絕境之中,經驗豐富的英國本土為主的軍官團反倒是冷靜了下來,指揮理智尚存的士兵猬集起來,組成空心方陣做最后的輸死抵抗。 所謂空心方陣,就是組成一個中空的正方形的隊列,槍口朝外,最大程度發揮火力優勢。 當年在三元里,天降大雨,火槍被廢,一萬多人圍攻英軍200人的連隊,卻被空心方陣以刺刀逼退,僅僅擊殺6人。 而十年前的八里橋之役,英國人也是靠著空心方陣幾乎毫發無傷地重創了蒙古騎兵。 面對印度土邦、阿拉伯騎兵、阿富汗叛軍,以及非洲的祖魯人,英國人使用這一招在亞非殖民地戰場上無往不利。 威爾遜相信,這一次自己依然能夠憑借空心方陣,像過去每一次那樣化險為夷。 哪怕是白刃戰! 剛才那群小個子武士已經被擊退了。 他們不過是趁著自己這邊一時慌亂而已,等到站穩腳跟,他們那些所謂的劍法,以及個人的勇武,在子彈和刺刀面前根本一無是處。 至于騎兵…… 十年前一戰已經證明了,騎兵在空心方陣面前不堪一擊! “來吧,韃靼人的騎兵,面對疾風吧!” 威爾遜歇斯底里地大叫,想要為全軍帶來勇氣。 然而…… 突突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