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姚明的垃圾話讓蒂姆.鄧肯有點破防,也有些意外。 比德維恩.韋德看見那和自己長得完全不一樣的雕像時還意外。 鄧肯記得姚明并不是那種在場上有很多垃圾話的球員。 他和羅杰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人。 羅杰歷來以羞辱對手為樂,如果NBA規定以后球員打球時必須戴耳塞,羅杰估計會當場退役。 而姚明不一樣,他是一個充滿幽默感且心胸寬廣的好人。 可為什么現在姚明卻變成了羅杰的形狀? 為什么羅杰到哪兒,哪兒的大環境就會變得無比惡劣? 鄧肯有所不知的是,姚明打NBA和打國家隊比賽時心態完全不同。 在NBA姚明確實挺和藹,可一旦穿上中國隊的戰袍,他就會變成一頭被激怒的公牛,打FIBA比賽時他往往會更加亢奮。 這也許和賽程的長短有關,在NBA如果姚明也這么亢奮82場,估計早就精神衰弱了。 還有就是姚明這個年紀的球員,為國效力的熱情都無比高漲。 對他們而言,起碼就對姚明個人而言,國家榮譽是高于NBA的。 否則他也不會什么狗屁比賽都不厭其煩的跑回去參加,更不會為了2008年的奧運會賭上職業生涯。 當然,情緒只是導火索,羅杰在這其中確實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他在過去一個月的訓練賽中總會追著姚明噴垃圾話,一直在姚明耳邊喋喋不休。 不是羅杰針對姚明,而是羅杰習慣了用英文噴垃圾話,全場只有姚明能聽懂羅杰噴了什么,所以羅杰沒得選擇。 羅杰發現自己用中文噴垃圾話反而沒有英文來得那么順暢,因為用中文羅杰總會忍不住用一句“王昌齡的媽”來結束戰斗。 在羅杰的言傳身教以及國際比賽雞血的雙重作用下,姚明的噴子之魂也完全覺醒,蒂姆.鄧肯是第一個受害者。 鄧肯也知道自己不能再坐以待斃,開局的比分已經讓這支夢之隊顏面盡失。 解說席上,道格.柯林斯同樣提到了這在他看來不可思議的比分:“10比0的比分在夢之隊身上很常見,但女士們先生們,現在夢之隊是0分的那一方,這簡直太匪夷所思了!” 替補席上,作為助理教練的羅伊.威廉姆斯提醒拉里.布朗:“要不要暫停比賽?打斷一下中國隊的勢頭?” 中國隊的開局打得太順,繼續這么下去羅伊.威廉姆斯擔心分差被繼續拉大。 而且很顯然,球員們在場上已經開始自亂陣腳。 然而拉里.布朗自信的擺擺手:“不,還沒到時候?!? 拉里.布朗當然知道現在開局不利,可他不想學道格.里弗斯,叫了暫停永遠是“加油、努力、別放棄”三件套。 拉里.布朗是一個防守型教練,這一點眾人皆知,他的進攻理念死板而又過時。所以,他暫時還沒有想到該用什么辦法去對付中國隊的鐵桶陣。 在想到有效策略或者換人調整的辦法之前,他不會輕易暫停。 接下來這個回合,AI頂著羅杰的防守在中距離跳投命中,為夢之隊打破得分荒。 現場的美國球迷終于有機會發出歡呼聲,阿倫.艾弗森本人也從窒息的感覺中掙脫了出來:“沒那么容易羅杰,這可是夢之隊!” “不”,羅杰用不容置疑的語氣回答AI,“就是那么容易?!? 夢之隊進球了,但真正了解籃球比賽的美國人此時依然眉頭緊皺。 AI剛剛那是一記強投,也就是說在策略層面上,夢之隊依然沒有找到任何破解鐵桶陣的策略。 你不能指望AI像在76人打球那樣一個人拿球狂掄,在NBA那已經被證實過不是冠軍籃球的路子,那種打法在奧運會也同樣拿不到金牌。 中國隊再次逼來,夢之隊的球員們看著那群穿著紅色球衣的家伙逼近,竟感受到了一股熟悉的壓迫感。 這種壓迫感在1991年到1993年之間屬于芝加哥公牛,1995年到1997年之間屬于奧蘭多魔術,00年02年之間屬于亞特蘭大老鷹。 而美國球員們絕對沒想到,有朝一日這樣的壓迫感居然會出現在中國隊身上! “該死的,準備好,都他媽別走神!”AI像個在戰壕中看著坦克壓境的士兵,不禁大喊著提醒所有人。 這既是在振奮隊友,也是在振奮自己。 可在鋼鐵洪流的攻勢面前,士兵手中的步槍除了壯膽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他們毫無抵抗之力。 AI和馬布里這一次已經提前做好了夾擊羅杰的準備,一旦羅杰突破他們會立刻拋下自己的對位,迎上阻攔。 肖恩.馬里昂也往前站了一點,他的任務原本是幫助鄧肯保護禁區,可眼下羅杰的進攻威脅實在太大。 就在所有人嚴陣以待之時,這一次進攻羅杰卻把球吊給了姚明。 姚明低位接到球,往后發力。因為要位本身已經非常深,所以姚明頂一下后就直接到了籃腳。 馬里昂立刻調轉目標,積極的補防到了禁區內,可已經無濟于事,因為姚明直接轉身隔著鄧肯就完成了一次原地起跳暴扣! 蒂姆.鄧肯在奧運會上也留下歷史最強背景板的傳說。 12比2,這殘暴的扣籃讓AI剛剛進球所產生的喜悅感瞬間被一掃而空。 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夢之隊的防線被如此毫無尊嚴的碾壓。 NBA球隊是怎么防守姚明的?最少也是兩個人合圍。 但剛剛因為羅杰吸引了太多的防守資源,所以讓姚明在禁區獲得了輕輕松松的一對一機會。 姚明是一個需要滿足很多苛刻條件才能有所發揮的球員,需要在低位,需要一對一機會,需要會喂球的后衛,需要有充足的體能。 可當這些苛刻條件真的滿足時,姚明就能給你絕對爽快的進攻體驗。 現場的中國球迷感覺像是在看科幻片,沒錯,他們已經習慣了羅杰統治NBA,也習慣了姚明在聯盟大殺四方。 可當他們穿著中國隊的戰袍在場上暴打夢之隊時,這一幕簡直比在雅典看見宙斯還更具神話色彩。 電視機前,邁克爾.喬丹已經有點看不下去了。 這狼狽的場面,讓他想起了屬于夢之隊的昔日輝煌。 12年前的1992年就仿佛在昨天,他還記得夢之隊去參加比賽時的壯觀場面。 全場球迷起立,對手們像看見神一樣難以置信的盯著夢之隊諸將。 查克.戴利在替補上壓根不需要叫暫停,那東西完全是留給弱者茍延殘喘的東西。 喬丹和他的老朋友們在國際賽場上也完全不知道什么叫壓力,他感覺就像是和幾個朋友去野球場嬉戲,然后大家一起玩了幾個歐洲娘們。拿奧運會冠軍?順手的事兒。 事實上,邁克爾.喬丹在1984年以大學生球員的身份參加洛杉磯奧運會時,他也同樣沒有感受到什么壓力。 一切都太簡單了。 結果現在呢?看看場上那群混蛋,看看那群所謂的職業球員球員,那些不中用的家伙被打成了什么樣子?他們根本不配穿國家隊的球衣! 2002年,當邁克爾.喬丹得知夢之隊敗給阿根廷后,他甚至都以為那天是愚人節。 他承認,2002年的失利源自于美國人的傲慢,他們派出了一個極其垃圾的陣容去參加世錦賽。不過喬丹也認為,類似的事情再也不會發生,因為美國隊已經吃到了教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