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比賽一開場,羅杰就感受到了馬刺的防守強度。 拉加.貝爾的撕咬和布魯斯.鮑文的夾擊讓羅杰舉步維艱。 從常規賽到季后賽,羅杰在比賽的大多數時間里都會遇到夾擊。 但不同球隊的夾擊帶給羅杰的麻煩是不一樣的。 拉加.貝爾和布魯斯.鮑文都是防陣級別的外線大鎖,并且他們在風格上還非常互補。 拉加.貝爾是一個兇狠的單防斗士,可協防影響力有限。 布魯斯.鮑文在不做臟動作的情況下防守壓迫性不足,但卻是一個聰明且狡猾的防守大師。 即使是羅杰,在這樣的防守下也有些舉步維艱。 第一節比賽,勇士隊的三分手感非常一般,馬刺則在托尼.帕克的帶領下率先發起攻勢。 勇士隊的壓迫防守對托尼.帕克的限制效果也并不理想,因為讓他實在太快了。 勇士隊的全鋒線陣容也不全是優點,其中一個缺陷就是,面對高速后衛時很難遏制對方的突破。 但聯盟并沒有幾個實力特別強大的高速后衛,所以這個問題很少暴露。只可惜,托尼.帕克就是那為數不多中的一員。 和德文.哈里斯、tj.福特等只是速度很快的后衛不同,托尼.帕克擁有難以置信的籃下終結率。 他也知道自己的優勢所在,這個賽季托尼.帕克的籃下出手比例占到了47%,而蒂姆.鄧肯這個內線的籃下出手占比只有32%。 整個聯盟,不,整個歷史上沒有任何像托尼.帕克這種身高的后衛能擁有如此恐怖的攻框占比。 而更恐怖的是,托尼.帕克這賽季的籃下命中率高達70%。 這完完全全是內線球員的水平。 所以,很多人說的“如果沒有鄧肯,吉諾比利依然會是吉諾比利,但帕克不會再是帕克”這句話完全是無稽之談。 托尼.帕克的實力讓他在任何隊伍里都可以輕輕松松成為全明星球員。 第一節比賽,托尼.帕克拿了8分,5投4中。 在馬刺這支節奏緩慢且講究團隊的隊伍中,單節8分是絕對意義上的高效高產。 而羅杰第一節只拿了6分,7投3中。 這讓拉加.貝爾無比興奮,他和布魯斯.鮑文的努力已經有了結果。 在法國跑車的轟鳴聲中,圣安東尼奧馬刺帶著7分優勢進入第二節。 第二節比賽,埃里克.斯波爾斯特拉增加了鮑里斯.迪奧的戲份。 想破包夾,打無球是最簡單粗暴的辦法。 雖然現在是聯防時代,但大多數球隊還是不會干出用兩個球員去追防一個無球球員的事情。 頂多也只是在進攻球員無球跑動的途中進行一些干擾。 而鮑里斯.迪奧是勇士陣中最具傳控價值的球員。 可第二節,勇士的進攻并沒有太大起色。 原因?鮑里斯.迪奧自身的投籃威脅太小了。 很多時候,當羅杰傳球給他并準備進行無球跑動時,布魯斯.鮑文只慢慢悠悠的靠過去,或者直接就守在羅杰身邊,放任法國人投籃。 迪奧也確實沒能懲罰布魯斯.鮑文在防守端的藐視,沒錯,他這個賽季的投籃進步很大,可依然不夠穩定。 布魯斯.鮑文時常在想,也許法國人把所有天賦都點在了腳上,所以他們的足球明星很多,而即使是那些為數不多的籃球明星也基本都不擅長投射,他的隊友托尼.帕克同樣如此。 托尼.帕克的攻框,鮑里斯.迪奧的才華,與他們的投籃比起來,就像是一個身材炸裂的絕色美人偏偏穿了件不顯身材的寬松t恤。 鮑文聰明的防守策略讓迪奧的傳控才華無處施展,他簡直變成了一個定點射手,還是很低效的那種定點射手。 零零星星的三分讓勇士的進攻無法形成浪潮,引以為傲的防守又無法限制帕克。 這導致半場結束時,勇士隊落后了馬刺13分! 這一節帕克拿了9分,而羅杰仍只拿了6分。他在第二節更多的嘗試了分享球權,可這方面的努力并未起到效果。 “你有哪一節可以拿到10分嗎”,拉加.貝爾心滿意足的大笑,“結束了羅杰,你肆意妄為隨便得分的時代結束了。” 看著這樣的半場比分,圣安東尼奧球迷更加瘋狂的揮舞著手中的字牌。 他們同樣拿著寫有we believe的牌子,只是那兩個單詞上多了個大大的紅叉。 此時,勇士球員們正走回球員通道。而球員通道入口兩旁的看臺上,馬刺球迷在沖勇士球員吶喊。 其中,他們對加里.佩頓最為關照。 “加里,你真是個出色的冠軍阻斷者。” “很慶幸你這條老狗不在陣中。” “當你加盟勇士的那一刻,就意味著勇士的三連冠已經不可能。” 馬刺球迷不喜歡加里.佩頓,因為他在馬刺的表現遠不如人們預期,而這被認為是馬刺2004年被勇士復仇的關鍵。 2004年那一輪馬刺與勇士的季后賽大戰中,加里.佩頓在場上幾乎只能起到負作用。 手套可不是那種會忍氣吞聲的人,他指著球迷的鼻子回擊:“閉上臭嘴!否則我就讓你們閉上!” 加里.佩頓說這句話后,一個馬刺球迷從看臺上扔下了一個可樂杯子。 而這種行為就像是零元購活動,只要有一個人帶頭,其他人就會接踵而至。 一時間,數個塑料杯子朝佩頓砸去。 斯蒂芬.杰克遜和杰森.理查德森幫忙護住了佩頓的腦袋,然后將愣在原地的他拉進了更衣室。 幸運的是,沒有任何勇士球員被那些杯子砸到。 但看著球員通道口一地的杯子,加里.佩頓卻比腦袋被砸了還痛。 他為這里效力過,他不奢求贏得這里球迷的尊重,但確實沒想到會被嫌棄。 而這就是他現在職業生涯的寫照。 圣安東尼奧球迷不喜歡他,紐約球迷不喜歡他,西雅圖球迷正在逐漸忘卻他。 舊金山是他實現自身價值的最后機會。 他握緊了拳頭,走回更衣室。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