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832章 曹操:要死得像項羽-《舍弟諸葛亮》


    第(1/3)頁

    奪取了長安的外城后,劉備躊躇滿志,暗忖曹操剩下的兵馬,最多不過萬余人,僅僅依托內城和皇宮,根本不可能堅持,覆滅已指日可待。

    不過,如果曹操不投降也不逃跑的話,非得劉備去硬攻,那么要想拿下內城,所需的準備時間依然是不短的——攻打外城時籌措了那么久的防御工事,在進攻內城時就得重新布置。

    哪怕一些建筑材料可以重復利用,那也得花時間拆卸后挪地方重新搭建起來。而很多重型的攻城塔,不拆開是沒法推進城的,因為比城門洞都高了。

    如果不拆車,那就得拆城門或者城墻,那成本更大,還不如把攻城車都拆了,然后以零件狀態運進城重新組裝起來。

    所以,到了此時此刻,曹操是必死的,但劉備要確保殺曹操,再花上大半個月也是有可能的。只要曹操不投、曹軍也沒出現嘩變,劉備也沒把握在幾天內速殺對方。

    不過曹操的這種逐次龜縮的姿態,也多少讓劉備有些意外,他想不明白曹操到底還在熬些什么,為什么就不肯死得痛痛快快呢?

    明知道沒有翻盤希望了,硬拖多活半個月,很有意思么?還得最后再多死一萬多人,甚至有可能破壞長安的內城和皇宮,劃得來么?

    至于長安的皇宮,其實劉備也不是很擔心,因為他已經定都雒陽了。長安這邊,將來注定只是作為陪都保存在那,這里的皇宮日常不會有人住。

    哪怕曹操最后破壞了皇宮,將來劉備只要把外墻和其他能顯示朝廷體面的面子工程稍微修一修,不丟朝廷的臉就行了。

    至于宮內那些建筑的實用性、維護得好不好,那都不重要。

    所以他不太理解,曹操到底是在拖些什么。

    于是趁著軍隊開始籌備圍攻內城的日子里,劉備閑著也是閑著,有一天就忍不住請教諸葛兄弟:

    “曹賊之前放棄外城時倒是夠果斷,居然肯一下子拋棄一半多的兵力,只為收縮退守內城。但到了內城之后,又毫無動靜,這般拖下去,他是斷然不會有轉機的。

    子瑜,孔明,你們覺得曹賊這是什么意思?他到底在想什么?難道他一開始沒想到三四萬人守不住那么大的長安城么?如果能想到,那也早該想到了。如果是真心守,他一開始就該棄車保帥才對,不該吃了大虧之后,才這般后知后覺。”

    要論兵法和謀略,劉備肯定是不如曹操的。但劉備太了解曹操了,畢竟當了半輩子的敵人,所以他在這個問題上,才如此篤定。

    他猜到曹操肯定另有所圖,只是還沒猜到具體圖什么。

    對于這個問題,諸葛瑾中肯地評價道:“臣等也覺得疑惑,若說是外城剛破的第一日,曹賊倉惶撤回內城固守,或許還是想爭取個喘息之機,稍稍留兩天安排后事。

    但現在內城被圍也有三五日了,曹賊明知必死,依然在這兒耗著,估計是有什么事情放不下吧?說不定是在為曹丕拖時間?

    眾所周知,曹丕還在陳倉固守,我軍派去西邊的騎兵也哨探得了最新的消息,說曹丕堵著陳倉和街亭這兩個口子。同時在隴南沿天水冀縣等處,阻擋興霸從祁山北上。

    曹丕應該是試圖依托隴山、秦嶺這兩道防線,再茍延殘喘一陣子——雖說也喘不了幾個月了。或許曹操就是想給兒子多拖延一點時間吧。”

    劉備摸著下巴反復琢磨了一會兒,覺得有一定道理,但估計還有別的原因,便又看向諸葛亮。

    諸葛亮放下羽扇,看了一眼外面的天色,不太確定地沉吟道:“曹賊依托內城,肯定是指望拿皇宮威脅我們,換點什么條件。只是他不好開口,陛下也不可能和國賊談判,所以靠猜很難猜透,就算猜透了,曹賊也不知道我們猜透了,于是只能這么耗著。”

    劉備被此言啟發,才忽然意識到,可以換個角度看問題,他又稍稍想了一想,反問道:“曹操不至于覺得自己還能活命吧?別說他了,就是曹丕也斷不可能活命。

    他是篡漢之賊,又不是兩國交戰,還能接受投降,對稱了帝的反賊,歷來只有族滅一途。再退一萬步說,別說他稱帝了,就是那些沒稱帝的,當年他是怎么對袁熙、袁尚的?

    袁紹可沒稱帝,只是與他爭霸,覆滅之后,還不是諸子盡數被殺?也就顯思賢侄(袁譚)見機得早,主動歸順朕,這才保住了性命和封侯之位。如果顯思落在他手上,肯定也被殺了。

    他曹賊做得了初一,還想怪別人做十五?朕就算族滅之,也不過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并沒有增加分毫。”

    劉備洋洋灑灑的先抨擊了一番,

    不過對于劉備擔心的這個問題,諸葛兄弟的看法倒是出奇地一致,兄弟倆對視了一眼,然后由諸葛瑾代表發言:

    “這一點陛下倒是不必擔心,曹賊有自知之明的,他肯定知道自己活不了,也知道曹丕活不了。或許,他是指望留個全尸,也可能只是想換個更體面的死法寫到史書里。”

    “還有可能是希望拖住陛下不要那么快西征西域,那樣他就能多一個兒子曹彰活下來了。”諸葛亮在兄長說完后又緊接著補充了一點。

    劉備立刻點評道:“想體面地死是不可能的……最多讓他轟轟烈烈一點。作為篡逆者,就算死了,被梟首傳示也是必須的,否則何以謝天下?最多留下無首的尸身,不再刻意分裂肢解,就夠對得起他了。

    僅憑這一點讓步,他就得完好交出皇宮,也算是為天下最后挽回一點損失。但凡再有抵抗、損傷,連尸體都不能給他留!”

    這話也只有劉備本人能說。諸葛亮見皇帝親自私下里點頭了,才能幫著往下想具體如何運作,他略一琢磨,便建議道:

    “既然陛下寬宏大量,剩下的就是如何將陛下的善意轉達給曹操,還不能傷及朝廷體面。所以有些話肯定不能明著說……不若如此施為好了:

    過幾日,讓云長去北門外叫陣,讓曹操別再耗著了,出來決戰,看曹操肯不肯。罵戰之時,可以讓云長出言威懾,只需這樣說……看曹操能不能領會,如果他領會了,出來一戰,那就給他個轟轟烈烈的死法。”

    劉備聽了之后,立刻叫好。

    但諸葛亮又補充道:“不過,要想證明陛下的胸襟,或許還要陛下做出一些其他寬宏大量的舉動,從側面印證,陛下可能需要舍棄一些前代的戰利品。

    這種舉動,不用立刻就做,可以先宣揚、將來再兌現,就看陛下自己抉擇了。”

    劉備不由好奇起來:“什么前代的戰利品,還能證明朕的胸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