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還有無數蜀地商人、工坊主記得諸葛亮改良了鹽井的開鑿、挖掘技術,如何利用火氣(天然氣)煮鹽煉鋼,讓益州的鹽、鐵、錦三項產業都發展到了全國最強。 因為上表請求的人太多,連劉備看得都猶豫了。不過旨意已經下達,暫時他也不想朝令夕改,就把這些表章都擱置了。 也就劉備仁德,不會猜忌臣下,但凡換個別的皇帝,看到手下的大臣如此受地方上士民愛戴,估計心里都得犯嘀咕了。 …… 話分兩頭,劉備妥善處理完功臣的封賞工作后,整個章武三年剩下的日子,也就沒什么值得贅述的政務了。 天下剛剛重歸一統,朝廷百廢待興,劉備也不愿意折騰,一切政務都以輕徭薄賦、無為而治為主。 西涼雖然還有一些犄角旮旯沒收回,但因為路途遙遠,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搞定的。 所以劉備依然堅持“一邊對西涼用兵,一邊按原計劃節奏裁軍”的思路,雙管齊下。 整個章武三年,累計裁掉了十幾萬軍隊,一小部分回鄉安置,大約占到三成多。剩下三分之二,都趁著春夏兩季天氣暖和,拉到東北分給大量田地開荒。 相當一部分士兵對于去偏遠地區種地還是心存畏懼的,不過好在東北的遼澤腹地已經開發過幾年了,基本的框架已經完善。 人去了至少直接有房子可以住,當地也都有足夠的燒磚窯廠提供建筑材料,伐木業也已經足夠發達,想要確保人有落腳之地,冬天有地方取暖還是很容易的。 至于剛去時前兩年的口糧問題,可以靠朝廷協調、收購東北地區前一批移民的余糧,然后借貸給新過去的屯戶,兩三年后連本帶利歸還即可。 只要控制好新移民和舊移民的人口比例,計算規劃精確,確保當地民間的總糧食夠吃,這些就都不是問題。 至于剛移過去的新屯戶開荒比較慢、田地難以快速大規模開辟的問題,朝廷特許當地進行大規模燒荒,這個舉措極大地緩解了荒地熟化慢的問題。 這個時代也不用擔心環境保護的問題,因為植被覆蓋太茂密了,不缺樹林,尤其東北第一階段要集中開辟的地方位于遼澤一帶,那里沼澤水網縱橫,哪怕放一把大點的火,其實也燒不到多遠。 被水網沼澤分割的一片片小樹林燒光之后,火自然也就滅了。燒完后留下的黑灰余燼,以及下面肥厚的黑土地,都足以讓關內去的百姓嘖嘖稱奇。 等第一年種的豆子收上來后,他們就知道朝廷一切都是為了他們好了,而當地的人心,也會很快徹底安定下來,從此好好安居樂業。 …… 時間轉眼就來到了章武四年的開春,馬超對西涼的平定,也徹底到了最后掃尾的階段。 早在章武三年,春天的時候馬超就消滅了曹丕,把曹家政權名義上消滅了,剩下的只是一些自立的羌人部族,以及地方割據的小規模漢人軍頭罷了。 章武四年夏、秋的時候,馬超從金城郡繼續西進,輕松搞定了武威、張掖二郡,也算是打回了老家。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