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番外2 賈詡之死-《舍弟諸葛亮》
第(2/3)頁
說人話,就是類似于古人有時候畫地圖,會根據《山海經》之類的文字記載直接腦補。這種圖在漢朝是不少見的,而真正懂行的人也能看出一眼假來。
“此圖是何人所作?似乎并沒有經過實地勘測。但也確實記載了前人所未見的地方。”馬超很快做出了評價。
“孟起果然了解西北,這都能看出來。”法正聽說后,也忍不住贊許了一句,“沒錯,此圖其實是司徒臆測所得,司徒博覽群書,熟知很多世人所未見的古籍。
他從古籍上得知,從河湟再往西翻越群山之后,有大鹽湖,方可千里。鹽湖沿岸也都有淡水河流注入,只是因為內陸之湖,水不能通海,千萬年來烈日蒸曬,所以湖水才如此之咸。但是注入這些鹽湖的活水,卻都是可以正常飲用的。
如果能沿著那些從大鹽湖西北注入鹽湖的小河,逆流而上,是有險峻山谷可以翻越祁連山,重新居高臨下殺入河西走廊的。此路雖然自古沒有兵家走過,卻是確實存在的,古籍上有記載其他人走過,只是并非用于軍事。
孟起可以趁著入秋,趕緊探路,一邊初步勘探鹽湖,征發剛剛征服的氐人修路、營建鹽場、打探地形。讓氐人去冒險,為我們漢人趟出一條路來。
到時候,若能直接從祁連山背后殺出,直撲玉門關,掐斷酒泉、敦煌等地賊將出關的道路,還何愁不能圍殺賈詡?”
法正洋洋灑灑,把諸葛瑾為馬超想的那條路描述了一遍。
而諸葛瑾當然也不是瞎想的,他之所以敢出這個主意,也是有著兩方面的依仗。
首先自然是因為諸葛瑾對青海地區的地理了解,肯定是遠超同時代其他漢人的。哪怕智商如諸葛亮,但人家沒去過青海就是沒去過,不了解青海湖、祁連山之類的地方的地理特征。
哪怕是即將被算計的賈詡,雖然是西涼人,祖居武威郡,但他也沒翻越祁連山去看過青藏高原上到底怎么個地形。
諸葛瑾哪怕了解得不詳細,但他至少略懂,就可以給人指明努力方向了。
另一方面,諸葛瑾出這個主意,也是因為他知道后世有人這么干過,而且技術條件和漢朝時相差也不大——后世南北朝結束后,隋煬帝楊廣就西巡過青海湖一帶,最后還從青海湖以北的山口翻越祁連山,回到河西走廊。
當然了,楊廣那時候,為了開路,也是花了一些代價的。從這個角度說,楊廣的地理貢獻還是有的。他不僅造了大運河溝通了南北,也為漢人進入雪域高原打了前站、趟出了一條路,留下了記載。
不過有一說一,后世楊廣那么干,動機未必有多高尚,他確實是好大喜功,是為了威懾雪域高原上的吐谷渾,讓吐谷渾向隋朝臣服。
他的這個目的也確實短暫實現過,在楊廣親自巡視抵達青海湖地界后,吐谷渾沒想到隋朝軍隊居然可以無視祁連山的險阻直接上來,所以立刻跟隋朝虛與委蛇認慫了。只不過楊廣完蛋后沒多久,吐谷渾就又抖起來了,那種慫也就跟高句麗的暫時認慫差不多性質,到了唐朝依然要跟中原王朝叫板,這都是后話了。
如今諸葛瑾幫馬超指出了這條路,也算是又提前了將近四百年,讓漢人的觸角深入雪域高原,先占個坑,順便還能包抄繞后解決賈詡。這兩個收益合在一起,也就值得付出一點基礎建設和趟路的代價了。
諸葛瑾覺得,雖然提前了快四百年,但是在他和二弟這些年的種田建設下,如今大漢的生產力和科技水平,要達到原本歷史上隋唐的程度,還是可以做到的。
既然歷史上隋人可以,那么現在的漢軍也可以。
克服了心理層面的恐懼和畏難情緒后,馬超很快就開始著手這個計劃。
說到底,有些事兒只要肯去做,總是能啃下硬骨頭的,只是平時下面的人迷茫,找不到目標。
有了諸葛司徒的智慧和歷史成就背書,項目的參與者們本身就會信心倍增,哪怕原本覺得沒戲的,一想“這事兒是諸葛司徒說過能做成的,那就肯定做得成”。
諸葛瑾對這個時代大型工程的信心加持力度,絕對比兩千年后馬斯克說“我想登上火星就一定能登上”還要強一百倍。
……
馬超按照諸葛瑾指示的辦法,奮斗了兩個月,果然被他趟出了一條從青海湖上游、翻越祁連山重回河西走廊的道路。
這個過程,自然是無比血腥的,但是好在沒死什么漢人——幾個月前才剛剛被征服的氐族部落,倒是被馬超用極為高壓的手段,消耗得不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