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番外4 曹彰遠遁阿富汗-《舍弟諸葛亮》
第(2/3)頁
第一層阻力,便來自于對未知的恐懼。因為再往西,就不是漢人統治曾經抵達過的地方了,最多只有漢人的使者去過,但絕對沒建立過官府。
士兵們遠離家鄉,也會產生恐懼心理。哪怕不怕打仗,哪怕知道己方的武器裝備相比于胡人有明顯優勢,但很多人會覺得不知道為何而戰,會迷茫,思鄉。
除了對未知的恐懼和思鄉以外,第二個導致曹彰勢力遭到極大內耗的主要原因,就是路線上的分歧。因為再往西打,究竟走哪條路,曹彰內部也無法統一意見,他自己也不知道何去何從,他對當地的地理太不熟悉了。
后世稍微了解一點新江地理的看官都知道,從疆地再往西,主要有兩條路,哪怕追溯到漢朝,絲綢之路也是分為南路和北路的。
北路就是相當于后世從北疆伊利到哈薩克的阿拉木圖那條路,沿著巴爾喀什湖南岸那片草原。
這條路的好處是相對濕潤,草原多一些,當地已經能受到大西洋-地中海-黑海的暖濕氣流影響,暖濕氣流撞到天山山脈后就形成雨水,所以后世新江的賽里木湖還有個噱頭名字叫“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淚”。
但這條路的壞處也比較明顯,就是過了巴爾喀什湖后再往西,會比較荒蕪,當時的哈薩克大草原上沒什么文明存在。
另一條南路,就是后世從新江經過后世阿富汗的瓦罕走廊,進入阿富汗腹地,然后再西進。這條路的壞處在于瓦罕走廊的山區明顯比北路更難走,條件也更艱苦。
但走過瓦罕走廊后,前面就會豁然開朗,進入相對富庶之地。稍稍往北可以進入后世烏茲別克的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也就是后來蒙古西征時屠戮的名城撒馬爾罕周邊。往南則可以繞過開布爾山口,進入肥饒的身毒地區(印度)
一言以蔽之,走北線的逃跑潛力比較低,但是前期容易,就算逃到了哈薩克大草原上,一切也就到此為止了,將來劉備如果追過來,曹彰還是無路可逃,最終就死在這兒了。
南線的潛力比較高,但前期難走,要更加先苦后甜,想象空間比較大。
曹彰一開始也不了解當地情況,在拿下龜茲和輪臺、疏勒后花了半年多打探消息,才漸漸摸清這些情況。
到了章武五年開春的時候,曹彰就把這個問題擺到了臺面上,希望屬下跟他一條心,最好是選擇走南路,繼續西進求生。
曹彰把自己的決定,攤開了跟曹休、徐晃分析道:
“我已打探清楚道路,北線一路都是荒漠、草原,雖然相對易行,但難以藏匿,也無險可守,就算打到天山以西的大湖一帶,逐水草而居,最終不過是又成為一個游牧蠻王,沒有前途。將來劉備殺來,遲早還是滅亡。
南路雖然一開始艱險,但將來劉備想追擊也難,孤派斥候搜索過了,那條翻越山口的道路極為險峻,易守難攻。我們過去的時候,當地還沒有強敵,沒有人會守。
可我們過去之后,就可以留精兵駐守,學中原的方式設置關卡,苦心經營。將來劉備如若追來,他豈能遠隔萬里、曠日持久耗費攻堅?到時候,他也就知難而退了?!?
曹休和徐晃卻不敢茍同,兩人各自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些反對意見。
曹休率先道:“劉備欲得我曹家人首級之心甚堅,豈會為了一個關卡便放棄?更何況,我軍士卒遠離家鄉已數年,遠離數千里,軍心渙散極為嚴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