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二天清晨,石泉照例起了個大早兒開始忙活早餐,這是來到斯摩棱斯克之后才養成的習慣。 對于一個地地道道的東北人,毛子的紅菜湯大列巴實在是提不起多大胃口,所以自從生活穩定之后他便開始嘗試自己做早餐。 不出意外的,大伊萬準時準點的出現在餐桌上熟門熟路的幫忙擺放碗筷,跟石泉蹭了一年的飯,他早就把筷子用的溜熟,廚房里的那些刀叉已經很久沒派上用場了。 等石泉把蒸屜里的豬肉餡包子悉數撿進盤子端上桌,兄弟倆吸溜著滾燙的棒茬粥開始盤算今天的工作。 “伊萬,你那兒還有沒有二戰蘇德雙方的軍事地圖?” 石泉裝作不經意的問道。 “當然,這種東西太多了,都賣不上價。” “等下吃完了帶我去看看,我挑幾張研究研究。” 聞言,大伊萬放下手里的肉包子,一雙牛眼瞪的老大,“又有線索了?” 石泉搖搖頭,說出了早就想好的借口:“就是因為沒有線索才找幾張地圖研究一下,這大半年全圍著兩次斯摩棱斯克戰役的戰場轉了,我想試試能不能找到些新線索。” 實際上,石泉是想試試還能不能再給鐲子燒幾張地圖,不然等那幾個箭頭挖光了豈不是沒活兒可做了? “吃完早餐我要去處理你挖到的那些寶貝,順便還要去銀行換些美元。” 大伊萬盤算了一番,“如果你今天上午不出去就在店里幫我看店吧,只賣不收就行,地圖都在吧臺下面的紙箱子里,都送你了。” “那就多謝啦!”石泉聞言大喜,別看這些地圖在大伊萬嘴里不值錢,但要想靠自己收集,絕對事倍功半。 用肉包子打發走了大伊萬,他并沒有急著去幫忙看店,反而拿出了昨天挖出來的線裝書和牛皮日記本。 相比手鐲的功能,他更想知道為什么一個德國佬手上會有華夏風的東西。 也許是在地下埋藏的時間太久,日記本上的鋼筆字跡大多已經模糊不堪,但好在字體非常工整,石泉捧著手機挨個單詞翻譯,這才大概知道日記本的主人是一位叫做沃納的前線炮兵指揮官。 日記中根本沒有任何關于手鐲的記載,倒是從只言片語中回憶過沃納的祖輩曾是侵華的士兵,從華夏帶回了大量的珍寶和財富,自己入侵蘇聯卻只帶來了死亡和殺戮云云,沒想到這位老哥還是個文青。 想來,這枚手環弄不好就是沃納的父親或者祖父從華夏搶來的。 雖然沒找到有價值的信息,但為了保守秘密,石泉還是謹慎的把日記本丟進鐵皮桶里一把火燒了干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