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不死傳說 第二部 冤冤相報 第五十二章 禍起牢址-《茅山后裔》

    刑部文書中那個所謂的長沙縣張翔,是個出名的清官,字浩殊,號望月先生,不但為官清廉愛民如子,斷案更是明察秋毫鐵面無私,就連開封府尹包拯,對其也曾贊以“豈敢妄言為民事,怎當長沙張浩殊”的評價。不過,這種地方命案向來是由刑部直接負責的,寶慶這位糊涂縣官想破了頭皮,也不知道為什么開封府會在中間插上一杠子。

    事實上,陳巧兒的兒子王繼,一直一來對有關(guān)于母親的一些風言風語也很是郁悶,此次母親又傍晚外出,便想跟在后面一探究竟,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沒想到母親只不過是敲了敲張超家的門便離開了。此后母親被抓,王繼便覺得母親是被冤枉的,從家里拿了些銀兩買通差役,更是得知母親已經(jīng)被打入死囚牢,正等待刑部狄文秋后問斬,此時的王繼一不做二不休,拿了些路費,便只身去了東京汴梁開封府,并雇人寫了張狀子到開封府喊冤。在當時,開封府的包青天可是全國出了名的清官,王繼深信,能為母親洗清罪責的,天底下也只有包拯包大人了。

    當時,包拯對于這個十四歲的娃娃能千里迢迢來開封府擊鼓喊冤也很是意外,問明來龍去脈后更是被王繼的孝心所感動,便與當時的刑部尚書鄒巖一同審閱了寶慶府的殺夫案卷。當時,寶慶的那個糊涂縣官名叫劉桐,外號劉不清,雖然不貪,但卻是出了名的糊涂官,別的不說,光這個糊涂名號就夠兩位大員三思的了,這也是包拯向鄒巖建議將案件發(fā)回重審的重要理由。而重審地主審官,便是深得包拯信任的長沙縣令張翔。

    剛接手這件案子,張翔便發(fā)現(xiàn)了劉桐斷案地一個重大失誤——案件從頭到尾,竟然沒派人去陳巧兒地家中搜查過,于是便帶了幾個衙役前去掛查。這一查可不要緊,在陳巧兒裝陪嫁的大箱子中,張翔竟然搜出了一個還殘有白sè粉末的小瓷罐。后來證實,罐中殘留的粉末正是劇毒砒霜,且與受害人王昆所中之毒基本一致,且據(jù)店鋪伙計交待,這個陪嫁的箱子,鑰匙只有陳巧兒一個人有。提審了一次陳巧兒后,張翔便第二次給陳巧兒定了死罪。

    連遠近聞名的清官都能冤枉自己,陳巧兒也絕望了,按大宋律的規(guī)定,謀害親夫不是一般的殺人,是要游街示眾的。為了不讓父母蒙羞,在刑部狄文到達寶慶的前兩天,陳巧兒便在監(jiān)墻上寫了一封血書后撞死在了獄中,而其子王繼也由此下落不明。在給陳巧兒收尸的時候,牢頭注意到了墻上的血書:

    我本清白如雪,怎奈天降冤獄。什么正大光明,什么朗朗乾紳?官官皆為相護,讓我世道無良。

    明鏡不明,清官不清,天rì混沌,生又何干?死又何干?爾等害巧兒冤枉死于此,rì后必遭慘報,我著紅衣而卒,必將化厲鬼為我冤屈,我冤不洗,從今寶慶無寧rì。

    這兩段血淋淋的絕筆,看得牢頭也是脖頸子冒虛汗,再看地上,林巧兒十指皆破,通身鮮血淋漓,獰目而終,身上的死囚服本就是紅sè,經(jīng)鮮血一染已經(jīng)變硬,更是讓人毛骨悚然,孔洞知道這林巧兒到底是死于撞壁,還是失血過多。

    其實,連牢頭地心里都明白,這林巧兒肯定是有冤屈,一個女子,若真毒死了丈夫,怎么可能還留在店里心安理得的做買賣?無奈,這件案子是開封府的包青天親點的大清官張翔親自審理的,且案宗已經(jīng)上報刑部,想申冤又談何容易?

    不知道是心理作用還是卻有其事,陳巧兒死后不久,衙門的監(jiān)獄便開始鬧鬼,夜晚總是隱隱地聽見有人又哭又笑,不少犯人和牢頭都曾親眼看見以前關(guān)押過陳氏的牢房里有一個黑影晃來晃去,且伴有啃咬牢門的聲音,嚇得惶惶不可終rì。縣太爺劉桐也懷疑過是陳巧兒的冤魂作祟,便請過一些人來看,但此時陳巧兒尸身已埋至城外,所有來看的人認為此事與陳巧兒無關(guān),但也都沒看明白是怎么回事,只是說縣衙怨氣沖天,不宜久置。

    后來,這劉桐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縣衙遷到了別處,衙門不遷還好,這一遷走,周邊老百姓反而遭了殃,以前大牢鬧鬼還只是局限在牢房里,但衙門這一遷周邊反而鬧起人命了。這縣太爺姓劉,而縣衙搬走后,周圍所有姓劉的人便開始相繼猝死,而且死法匪夷所思,甚至聽一個老嫗敘述,一個叫劉良的人本是個鐵匠,在縣衙剛遷走當晚便關(guān)了自家的鐵匠鋪,開始在屋里畫像。這老嫗本想讓劉鐵匠幫忙打一把菜刀,便上門去找,哪想到,進了周鐵匠家后便大驚失sè,原來這周鐵匠在屋里畫了一屋子的“酷刑圖”,有砍頭的、有腰斬的、有凌遲的,甚至還有像傳說中yīn曹地府那樣把人放到油里炸的,而圖上受刑的人清一sè全是劉知縣的長相,畫的惟妙惟肖,老嫗嚇得當場就背過氣去了。而當這老嫗醒過來后,才得知這劉鐵匠在一夜之間把周邊十幾個姓劉的都殺了,死法就是其墻上畫的“酷刑圖”中所畫的死法,而其自己也不知去向。此事傳出,全縣嘩然,甚至還有人傳說,當時陳氏戴的手銬腳鐐都出自這個劉鐵匠之手。

    三年之后,王家布莊的代理老板王亮,因為賭錢欠債,便想將王家布莊抵出去,而就在一個號稱呂鐸的人前來收店鋪的時候,王亮卻忽然神秘的失蹤了。找不到王亮,呂鐸便與掌柜的謝老六吵了起來,說自己已經(jīng)付了五千兩的定金,而且拿出了王亮畫過押收據(jù),吵吵著讓謝老六要么交店鋪,要么退定金。五千兩可不是小數(shù)字了,這王家布莊加上城東的兩家分號連房帶地加上貨全賣了也就值八千兩不到。如此數(shù)目,謝老六哪里肯退?沒吵兩句,這官司便鬧到了衙門。

    此時,上一任那個糊涂縣官劉桐已經(jīng)告老還鄉(xiāng)了,接任的縣令叫何永萬,探花出身,名義上是包拯的門生,剛上任便趕上這等案子,便想來個新官上任三把火,把案件查個漂亮。雖說其名義上是包拯的門生,但實際上這何永萬卻遠沒有包拯那樣的明察秋毫,接手案子后,覺得呂鐸既然有字據(jù)在手,便應(yīng)是王家布莊賴賬,于是便是把王家布莊地伙計全部押到了衙門,逐個分開嚴刑拷打。

    這一打不要緊,一個叫徐二的伙計實在耐不住板子,便透露了這么一件事:自己曾偷聽到謝掌柜的曾與王亮私下商量想買下布莊的事,但因出價過低而被王亮拒絕了,兩人從此后便沒說過話,后來不久便出了王亮外抵店鋪的事。

    聽了徐二的供詞,所有的大刑便集中到了掌柜謝老六的身上,板子鞭子夾棍輪流上了兩三輪以后,謝老六也扛不住了,便招認了自己企圖霸占王家布莊從而害死王亮的事,還交待出自己伙同城東脂粉店的吳老板將尸體藏在了城外的一口枯井里,事情發(fā)展到這個地步,是連何永萬也沒有想到的,本來還以為就是一樁欠債官司,沒想到查出人命來了。

    按著謝老六交待的線索,衙役找到了城外那口所謂的枯井,但讓衙役沒想到的是,這口枯井中,除了有王亮的尸體外,還有一具無名尸,看腐爛程度已經(jīng)死了好幾年了,便連同此事一并上報了何永萬,后來經(jīng)過對死者隨身器物與印信的確認,確定了這具無名尸就是幾年前夫蹤的疑犯jiān夫張超。

    一井兩尸,年輕氣盛的何永萬覺得這件案子遠不像想象中那么簡單,便查閱了前幾年殺夫案件的卷宗,同時開始對謝老六和吳老板拼了命的用刑。但沒想到兩個人死話就是不認賬,一口咬定張超的死與自己無關(guān)。一條人命是砍頭,再多就要游街了,在古代人眼里,這種丟人現(xiàn)眼地事似乎比死更難受。

    后來,何永萬無奈,只能求助于名聲在外的長沙縣張翔張青天,張翔聽說張超尸體已經(jīng)找到,而且還與王亮的尸體在一起的時候,也覺得此案有些蹊蹺,礙于多少也是自己斷過地案,便來到了寶慶與何永萬共查此案。

    說來也巧,王家布莊的對面是一家茶館,何永萬和張翔帶著衙役在王家布莊搜了一通毫無收獲后,便進了茶館想喝杯茶探討下一步的調(diào)查方向。就在這時,張翔冷不丁發(fā)現(xiàn)這家茶館柜臺后面放的一個木箱子十分的眼熟,仔細想了半天才想起來,這個箱子不就是當初發(fā)現(xiàn)罪證的那個陳巧兒陪嫁的箱子嗎?可是,那個箱子已經(jīng)作為罪證被運到縣衙了啊,怎么又跑到這來了?想到這里,張翔便叫來了掌柜的詢問箱子的來歷,這才知道,這種款式的箱子是寶慶一家木器行的產(chǎn)品,同樣的款式十幾年前就有賣了,這種箱子因為大小適中又結(jié)實、漆口好花紋也漂亮,所以在寶慶一直很受歡迎,一直到現(xiàn)在都在賣。聽到這個消息,張翔如夢方醒,發(fā)瘋般的帶著衙役跑到了那家木器行,翻出幾年前的帳本一看,在陳巧兒殺夫案前后,王家布莊謝掌柜的確實在這里買過一口一模一樣的箱子,而且特意要求要“做舊”。當時,寶慶府習慣收某古董的人基本沒有,就算有也不可能是他謝老六啊,唯一的可能,就是謝老六想要偽造征據(jù)把罪責栽贓給老板娘,卻苦于沒有箱子鑰匙,于是便“克隆”了一個與“嫁妝箱”一模一樣的箱子,將殘有砒霜的瓷罐與一些亂七八糟的首飾放入箱子以應(yīng)付官府的搜查!陳氏嫁到王家是十幾年前的事,陪嫁的箱子也有十幾年了,新買的箱子想冒充十幾年前的舊箱子,能不“做舊”嗎?線索至此,張翔如夢方醒,原來這當初自己查抄的那個所謂的嫁妝箱,很可能就是謝老六為了栽贓而偽造的!

    想到這,張翔便與何永萬又審了一次謝老六:如果當初查抄的箱子,的確是陳氏裝嫁妝的箱子,那你在木器行買的這個箱子現(xiàn)在在哪?!

    后來謝老六實在交待不出自己買的箱子的去處,只能承認了伙同脂粉店吳掌柜害死東家王昆與張超的事實,原來,謝老六自從十六歲開始便在王家布莊當伙計,深得東家王昆信任,后來王昆把假借外出之名秘密監(jiān)視妻子的事和謝老六說了,讓謝老六一但發(fā)現(xiàn)妻子外出便派人跟蹤并通知自己。而這謝老六雖說表面上對王昆死心塌地,而暗地里卻垂涎王家布莊已久,此時碰上這種事,便想借機霸占布莊。因為城東脂粉店的吳掌拒是自己是童年好友且與張超有些交情,便差吳掌柜將張超騙離了家中,而自己則將王昆騙至了張超家并騙其喝下了毒酒。事后,張超又被吳掌柜以“巧兒有約”為名騙至城外加以殺害,為了掩蓋嫌疑,謝老六從木器行買來了一個與老板娘陳巧兒的嫁妝箱子一模一樣的箱子偽造證據(jù),并把真正的嫁妝箱埋在了布莊的后院,之后又請來了王亮到布莊主持生意,因為王亮根本不懂經(jīng)營,對布莊生意上的事從來不聞不問,大把的銀子因此也被謝老六劃入了自己的腰包,而吳老板則得到了八百兩銀子的好處費。

    當衙役從布莊的后院挖出了真正的“嫁妝箱”之后,轟動一時的“陳氏殺夫案”終于真相大白,雖說謝老六與同謀吳老板最終被游街正法,但張翔的一世英名亦因此受到了非議,張翔本人也因誤判此案而辭官歸隱山林。

    殺夫案結(jié)了,張翔官辭了,但陳氏的冤魂卻從未就此散去,也怪陳氏的老母親王氏吃飽了撐的沒事干,非得去給閨女上墳,當初女兒被抓的時候,王氏便覺得閨女肯定有冤情,是否與張超通jiān暫且不提,跟姑爺王昆過了這么多年,兩夫妻感情還是說得過去的,雖談不上如膠似漆,但說相敬如賓確不過分,rì子過的好好的,怎么可能害死自家官人呢?此時冤案己結(jié),真相大白于天下,王氏便買了點紙錢,在閨女墳前邊燒紙邊把事情的經(jīng)過念叨了一遍。

    起初,王氏剛把紙錢點著的時候,火堆上邊刮起了小旋風,按過去的說法,就是死者前來拿錢了。但等這王氏把事情的經(jīng)過念完以后,墳頭周圍忽然狂風四起,嚇的王氏連連念叨女兒莫要生氣一類的話,但此時再念叨什么也晚了。只見燒的好好的火堆突然熄滅,一陣大風把紙灰刮的漫天都是。站起身來,王氏仿佛聽見四周的曠野中彌漫著冷冷的笑聲,雖說是白天,卻也把這王氏嚇了個魂飛魄散,屁滾尿流的跑回了城里。

    從此之后,一向太平的寶慶府便開始了噩夢,原來衙門舊址的周圍頻繁猝死的,已經(jīng)不僅僅局限于劉姓了,夜晚成了老百姓的噩夢,每到定更以后,家家戶戶房門緊鎖,各式各樣的照妖鏡、八卦圖布滿了大街小巷的門窗頂檐,即便是這拌,以從前縣衙舊址為中心向外大概二百米范圍內(nèi)的住戶,還是創(chuàng)造了三天內(nèi)死四十口人的紀錄。

    此時,新上任的何永萬可坐不住了,本來查出一件冤案,自己挺有成就感的,但卻沒想到捅了如此巨大的一個馬蜂窩。要說惡鬼無心,這話一點不假,糊涂官冤枉你的時候你不發(fā)威,好不容易來了個清官給你申冤昭雪了,你反倒來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