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周圍肆虐的風雪并不能影響什么。 甚至連他的衣角都無法吹動。 陳云此刻就像是世外高人一般,靜靜地坐在珠峰頂翻看著《西游記》。 身周兩米范圍內的一切好像劃了一個圈,屏蔽了外界的風雪,使得圈內風雨不動安如山。 這就像是施展了《西游記》里的安身法似的。 所謂的安身法,就是用金箍棒在地上畫一個圓圈,可不要小看這圓圈,書中寫道“老孫畫的這圈,強似那銅墻鐵壁,憑他甚么虎豹狼蟲,妖魔鬼怪,俱莫敢近。但只不許你們走出圈外,只在中間穩坐,保你無虞?!? 當然了。 陳云的這個盜版安身法雖說也能防御那虎豹狼蟲,但是考慮到沒有法力這一特殊因素的參與,只是用心靈立場捏造出的一個防御罩。 所以具體能否擋的住妖魔鬼怪。 陳云還真不清楚。 但是擋一擋風雪來保證自己看書還是輕松的。 而陳云要看這《西游記》原著。 正是因為好奇“鵬”之概念。 現在的他,最像的“鵬”就是那印度神話里的迦樓羅與西游里的金翅大鵬。 而且這兩個一個是“鵬”之概念的起源,另一個是最家喻戶曉的“鵬”之人設。 所以在去印度到處看迦樓羅神像的路上,他打算把西游記反復看個幾遍。 因為他的閱讀速度太快,哪怕有紙質書籍需要翻頁的限制,一路上趁著飛行的間隙時間,也將《西游記》翻來覆去的看了幾遍。 當他在這珠峰頂盤坐小憩。 也已經再次翻看到獅駝嶺章節。 獅駝嶺,又名獅駝山、八百里獅駝嶺,是明代神魔《西游記》中的地名之一。 獅駝嶺分別由青毛獅子怪、黃牙老象、大鵬金翅雕三大魔王占據,共有四萬七八千個小妖,是《西游記》原著中小妖明面數量最多的一股龐大勢力。 三魔頭大鵬為了吃唐僧肉,因怕自家一個難為,于是與青獅、白象二妖結義為兄弟,共謀唐僧,獅駝嶺一役占據了八十一難中的四難:路阻獅駝六十一難,怪分三色六十二難,城里遇災六十三難,請佛收魔六十四難。 總的來說。 不管怎么看。 這就是一個佛教為了湊齊取經劫難,讓一眾寵物下界演戲的故事。 有人說這一段情節其實諷刺了社會的殘酷和憋端,以及權力的濫用和無視生命的冷漠。 有人說獅駝嶺的情節也揭示了佛教內部的某些問題。大鵬金翅雕與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的關系,以及如來佛祖對此的態態度,暗示了佛教內部可能存在的權力斗爭和冷漠。如來佛祖對于大鵬金翅雕的行為選擇坐視不理,這也反映了社會中某些人對弱者的冷漠和對權力的濫用。 不過對于只為了來看“鵬”的陳云而言,這些看法都意義不大。 有一說一。 他對這些陰謀論不感興趣。 讀了這么多遍,他更在意的事金翅大鵬表現出來的能力。 因為從理論上來說,自己的進化能力在照著“鵬”為模板帶自己進化,那么這些表現出來的能力都有可能在某次進化之后得到。 雖然陳云感覺自己的進化能力之前可能走的不是現在這個方向,大概沒少朝著超人的方向去進化,不知道為什么現在確定“鵬”為模板。 但是不管向哪進化都沒差。 在進化就行了。 而對于目前得知的各種有關“鵬”的能力,他還是比較滿意的。 別的不說。 只是那個振翅即飛九萬里的力量,就差不多有七分之一光速了。 這還是一秒只振翅一下來計算的。 就說現實里的金雕。 一般來說,金雕在正常飛行時的振翅頻率大約為每秒1到2次。而在需要快速加速或追逐獵物時,振翅頻率可能會增加到每秒3到4次。極端情況下,比如在俯沖捕獵時,金雕的振翅頻率可能會達到每秒5次左右。 更何況是金翅大鵬鳥呢? 如果可以擁有這樣的極速,他大抵可以立馬觸摸到這個宇宙的上限速度。 雖說他可以在真空中利用心靈立場不斷虛空借力將自己持續加速,但是想要加速到接近光速也要許久許久。 不如起步速度就是光速來的痛快。 除此之外還有陰陽二氣瓶。 此乃陰陽二氣之寶,內有七寶八卦,二十四氣,要三十六人,按天罡之數,方抬得動。此寶能裝人。人在其中,若不言不語,瓶內極是陰涼,一旦說話,就有火燒來,一時三刻,化為漿水。 只是不知道法寶這種玩意能不能體現在進化過程中。 若是換做印度神話里的迦樓羅。 那就更有不少神通了。 就比如那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天耳通、天眼通,以及每天能隨意抓住五百只龍吞下的神通。 甚至就連西方神話,也有許多關于“鵬”之概念的設定。 西方的《阿波羅游記》、《一千零一夜》等書籍中,都載有大鵬鳥的事,說鵬蛋周長有五十步,鵬鳥聚集的食物是大量的一口可吐入大象的蟒蛇;阿拉伯旅行家中的日記中有“本以為那是座山,原來竟是只鵬鳥”的記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