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畢竟他們最怕的就是草原地區的底層生產關系被改變,從原本不適合農耕變得能適合農耕。 這樣一來,草原胡人的“打不過就暫時躲遠點兒等等看”就變得沒意義了,因為再等漢人也不會走,還能自行靠著在草原上種田造血、自給自足。 高干此刻對拓跋力微的勸說,顯然就是中了諸葛亮的這個計策。 諸葛亮用了巨菜的信息差,把鮮卑人嚇住了,全體鮮卑上上下下,腦子里都植入了一個念頭:“越拖漢人越強,我們越弱”。 那遲打還不如早打呢! 從衛青霍去病以來,“逼著草原民族跟你盡早主力決戰”這個古人從未完成的戰略級欺騙,被諸葛亮巧妙完成了。 當然,丞相李素在這個謀劃決策當中,也起到了一定的貢獻。他雖然沒有先知先覺可以借鑒了,也想不出這些腦洞,但他至少還知道好歹、看得出優劣。 諸葛亮的秘奏送到雒陽,劉備跟李素商量時,李素立刻就眼前一亮,全力支持了得意弟子的這個計謀。 所以,李素好歹還有個“勸說定策”之功。 沒辦法,教了個徒弟牛逼,當老師的當然可以輕松一點。 就好比學霸研究生的論文交上來,讓導師斧正,基本上不用改就可以直接放過,還白撈一個通訊作者的署名權。 …… 拓跋力微和高干此刻,就是在充分了解了漢人的黑麥收成、并且親眼看到了麾下將士們從赤峰郡搶回來的巨大蔬菜實物收成的情況下,做出這樣的判斷決策的。 拓跋力微本人面前的食案上,幾個鐵鍋里,就燉煮著一顆二十幾漢斤重的長蘿卜,還有一顆五六十漢斤的白菜。再加上鍋里一整只的羊,夠拓跋力微身邊的親近妃嬪、子女全體吃飽了。 真切的實物,親口吃下去了,想不信都不可能。但他不知道,這些蔬菜,其實已經比在流鬼島的第一代作物,變小了至少兩三成了。 要是在原產地,每顆蘿卜起碼再重七八漢斤。 吃著菠蘿燉羊肉,拓跋力微攤牌道: “如果非要伺機尋漢軍其中一路兵馬決戰,找誰勝算比較大?原本孤以為呂布關羽最強,去年特地繞到遼西、尋找薄弱之處入關,可趙云張飛,也是絲毫不弱。 張飛和趙云的兵力數量如今又得到了劉備的增援加強,加上漢人的河海水運條件,顯然是越往東越好,孤竟想不出能有把握殲滅其中任何一路,唉。” 高干倒是顯然有備而來,這幾天已經想好了,在拓跋力微最無奈之時,他選擇了建議對方孤注一擲: “可汗,如今之勢,可謂與漢武帝時,四路出擊匈奴,已經極為相似,甚至更加兇險。而我軍的應對,顯然也可以借鑒當時的經驗。 三百年前,武帝四路北伐時,最西以公孫賀出云中、其東以李廣出雁門、其東以公孫敖出代郡、最東以衛青出上谷,最后只有衛青取勝。 而衛青的防區,便如今日上谷郡公張飛之防區。去年我軍輕西而重東,最后也被漢軍的水路轉運馳援之速逼了回來,確實不該去碰這個硬茬。 既如此,不如出其不意,找個漢人覺得我軍最不可能去碰的名將,比如云中呂布,說不定反而能利用漢軍馳援遲緩,戰而勝之—— 末將知道可汗擔心呂布余威,可正是如此,才該反其道而行之,可汗莫忘了三百年前,飛將軍李廣面對匈奴集結主力圍攻,一樣兵敗覆滅!漢武帝不也同樣沒料到,匈奴會全力猛攻李廣么!” 避開強敵是很重要,但出其不意,更加重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