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原本的歷史上,后世很多朝代連人死后追封王爵的都有,比如宋朝岳飛平反后,可以死后追封鄂王。 但這種事情,在漢朝肯定是不行的,白馬之盟擺在那兒,異姓死后追封王爵也不合法,給個公爵已經算是制度優化了。(曹操上表追封關羽為荊王,這是羅貫中在演義里編的。關羽在后來的朝代有被追封越來越高的地位,但當時并沒有) …… 時間很快來到212年年底,草原上追剿殘敵的工作還沒結束。隨著嚴冬的來臨,漢軍也駐扎下來,改為封堵為主,但大局已定,所以京城雒陽的氛圍很是欣欣向榮,一派喜慶。 該撫恤的撫恤,該賞賜的賞賜。呂布的親信也派了人想來京城活動,但李素這種巨富,怎么可能看得上私自收受人的錢財禮物。所以他也沒拿錢,讓他老婆秉筆直書。 還是那句話,對于呂布的蓋棺定論,早年助紂為虐那些事兒肯定還是要寫的,但后續改過自新的部分也如實寫,不偏不倚。 蔡琰在最后的“論”的部分(也就是相當于《史記》里每個列傳最后的“太史公言”部分),還點評了幾句,把“馬援初從隴右隗囂,后歸光武”跟呂布的初從董卓、袁紹對比了一下,算是很給面子了。 畢竟馬援是何等人物,漢朝評價是很高的,不是隨便誰都配對比。 呂布的家人知道了蔡琰的編年漢紀內容后,也很滿意,這事兒就算過了。 隨著新年臨近,劉備在宮中大宴群臣,也召了張飛趙云回京述職見面,好好聚一聚,畢竟東胡草原方面的戰事,這個冬天已經徹底掃尾了。 剩下的只是漠南草原的軍事行動,屬于關羽的防區,所以只留下關羽一個人冒雪頂風沙布防就行。 諸葛亮也因為今年運河網已經全部修完、只剩一個津門城還在營建、黃河與易水河口的航運疏浚還在繼續。 不過這些小工程,不用中書令諸葛亮親自督導,他把最初規劃做好、審查制度設計好,本人就可以抽身了。所以諸葛亮也在年底回了一趟雒陽,明年有必要再外放北巡不遲。 留在幽冀前沿的最高級別官員,暫時只剩下工部尚書國淵。 新年元日,一直到上元節,劉備都邀請了開國六公爵中在京的四人,每日同樂,順便展望討論一下國家大計、長遠方陣。 魯肅、諸葛瑾、劉巴這些負責民政財政的高層,也及時把這三年多里大興土木、大規模用兵遺留下的財政問題,跟劉備交了個底。 還別說,打仗是真的花錢,這次算打得盡量干凈利落了,不過還是開支巨大。 想當年漢武帝對付匈奴,最后給將士們的賞賜、撫恤,就累計花掉了近二百億錢,相當于漢武帝時朝廷六七年的全部財政收入—— 關鍵是朝廷也不可能所有錢都拿來打仗,還有日常維持統治的其他開銷,要養那么多官員小吏、搞那么多工程呢,每年能省出三分之一的錢攢下來打仗,就很不錯了。 所以滅一個北方游牧外族,花掉漢朝朝廷二三十年財政結余,在漢人官僚看來,都是正常現象。 劉備這次把戰爭時間和糧草損耗都盡量壓縮了,但因為裝備更先進,靠的一定技術代差換來的這個成績,所以在武器裝備和耗材方面的開支,還是比前人高不少的。 七算八算下來,那么多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最后花了八十多億錢,直接軍費和賞賜、撫恤全加上,也接近二百億(漢武帝時那二百億沒算軍餉和日常開銷,僅僅只是對死傷的撫恤和對立功人員的獎賞)。 最后掃清大漠以南的草原地區、加上建設幽冀基礎設施,三年多里累計背上了二百六十億的財政開支! 全國每年的農業稅和人頭稅、非河北地區的其他州的徭役,還是要用來維持朝廷正常運轉的。所以能拿來結余還債和打仗搞建設的,基本上也就是相當于國家的工商稅部分。 而國家的工商稅總額,之前一直是七八十億左右每年。原本和平種田的話,這幾年能接近百億。 但因為河北地區被戰亂一定程度破壞,加上之前為了減免國債而發放過一些永久免稅權,所以這部分增幅也被暫時吞噬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