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其中當以當時的高句麗主要領軍將領呼達爾為主。” “呼達爾:出生年月不詳,卒于大唐26年,高麗族人,出身奚部游牧民族,后成為高句麗將軍,在大唐征討高句麗過程中,為了促進民族融合、國家統一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他為了八萬高麗普通士兵的性命,為了不讓他們白白犧牲,果斷選擇了投降,但是卻在所有的普通士兵安全投降,確定大唐和平的對待他們之后,選擇了自殺,保全他身為一個軍人,一個高句麗將軍的榮耀。” “戰爭或許沒有對錯,但他卻沒有讓普通士兵用生命來成全他的榮耀,沒有讓普通士兵用他們的生命來承擔高句麗高層官員和皇帝的錯誤。” 在銅羊堡戰場遺址上面還有一個呼達爾的雕像,李恪看了看雕像下面的介紹,寫的倒是挺不錯的,當然了,這里面肯定也是進行了一些美化,不過也無所謂了。 呼達爾做出的選擇,確實也值得人對他進行一定的美化,這些消息都有利于大唐民族團結就可以了。 而在呼達爾的對面,還有人騎著馬的雕像,李恪走過去看了看,卻發現這居然是一個普通士兵的雕像。 “劉三:他只是大唐進攻高句麗的一名普通校尉,他以一己之力,獨立面對高句麗八萬大軍而面不改色,并且指出當時大唐攻城神器破城雷的位置,一次大幅震懾高句麗士兵,動搖高句麗士兵軍心,對后續高句麗將軍呼達爾投降做出了重要的影響。” “這座雕像是當時一名有一定繪畫基礎的高句麗士兵,親自在前線看到的劉三的形象,然后憑借自己的記憶畫下來的。” “他說,那個時候他不明白對方為什么敢一個人靠近他們,但是等高句麗歸降大唐,等到他成為大唐百姓幾年之后他就明白了。” “因為他的背后是整個大唐,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同樣支持他的也有他內心的信仰。因為這些,才讓他有勇氣,面無懼色的面對數萬士兵。” 看完了整個戰場,李恪有些無奈,看的出來,地方為了發展經濟,發展旅游業也是做出了不少的努力。 這些東西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盡量的去豐富戰場的內容,豐富這個景點的內容。 至于說有些東西是不是有些牽強也不重要,反正能夠在歷史書中找到記載的東西都可以弄出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