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林講郎喝著茶,嘴角泛起苦笑。喬如松比公孫亮更勝一籌。到底是年紀大幾歲,見識多一些。公孫亮還是學生思維,以“求知”為樂。而喬如松是修身養性,立志成名儒。高下立判。 早知道如此,他在第二場的時候就該向山長力爭的。賈環的年紀比18歲的公孫亮更小。 林講郎心中,很有些擔心! 亭中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賈環的身上。空氣中壓力沉重。連已經失去角逐資格的羅向陽也禁不住為他這位小同鄉感到擔心。輕輕的握拳。 賈環抿了抿嘴。 他的立論是青松的風骨。他需要一個切合他自身的總結。不能吹牛逼吹到天上去。 比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向來與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并稱。很有風骨。但這話他不能說。他并沒有隱世的想法。 比如于謙的石灰吟“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是真正的文人風骨、國家脊梁。但賈環自認為他沒有那么高、純粹。 還是要再換一個思路。立志,就是日后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 曲水亭中冷場了好一會。六名講郎微微有些詫異賈環的表現。按理說不應該出現江郎才盡的情形啊!眾學子表情各異有人驚訝,有人冷笑,有人感慨,有人迷惑,有人期待。主持文會的山長張安博和藹的微笑,準備鼓勵賈環為他釋放壓力時。 賈環緩緩的吐出幾個字,“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 “好。” “好。” 賈環的話音剛落,曲水亭中所有人眼中一亮。兩名性子急些的講郎忍不住拍案叫好。茶碗里的水濺灑出來都沒有察覺。亭中的四名書童都在出神。 學子中衛陽、羅向陽、公孫亮都是震驚的看著賈環。這一句,力透胸臆,直指脊骨。風骨傲然。只此一句,足可與喬如松持平! 要問儒者和人杰,誰更高明?各有各的看法。名儒,著書立說,道德育人,名滿天下。人杰,必然是風起云涌之時的佼佼者,青史留名。 山長張安博還沒有評價。但林江郎臉上已經禁不住浮起笑意。好志向。好文采。好句子。結合第一場、第二場的成績,當屬賈環為第一。 坐在林江郎斜對面的駱講郎卻是微微沉吟。他覺得這一句還是有點空泛。九歲的孩童,怎么理解人杰、鬼雄?志向可嘉,有點流于形勢、口號。 這時,賈環再道“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好!”這一次,掌聲、叫好聲,贊賞聲不再吝嗇,如潮水般的猛然的涌過來,將賈環淹沒。所有人都為之動容。駱講郎撫掌而笑,贊賞的道“好詩。好意境。”項羽當然是人杰。 山長張安博仰天大笑,“哈哈,哈哈。我們竟都是看錯你的性情。如此雄文。快哉!快哉!” 他們幾個師長以為賈環在困境之下,硬抗到底。若最后時運不濟,不過是殺身成仁而已。但是看賈環這首詩。時運不濟?扯淡!項羽過了江東,卷土重來,天下屬誰? 這是一種大氣魄,大毅力,大智慧!豪邁雄渾,氣度恢弘。 大雪壓不垮,冬天會過去。真不負青松之名也! 山長張安博捻須笑道“昔日叔孫豹有三不朽之論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名儒立言,不如人杰立功!今日文會,當以賈環第一。” 六名講郎齊齊拱手,“理當如此!” 六名學子齊齊起身,“弟子心悅誠服!” 賈環離席遜謝。衣袍中,右手輕輕的握拳。院首,是我!..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