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太后娘娘? 極度悖逆的四個字! 趙姨娘左顧右盼,突然間破涕為笑,繼而笑靨如花。 北莽滅國!! 不是勝利。 而是把北莽帝國給鏟除了! 無人能做到的功績,自己兒子成就第一偉業!! 王熙鳳短暫的震撼過后,一雙鳳眸異彩紛呈,那是怎樣一個頂天立地的男人,他說能做到,只會做得更完美,從來從來不會失敗。 從披上飛魚服腰配繡春刀成為小卒開始,直到踐踏一座帝國! 王熙鳳聽著銀鈴般悅耳的笑聲,推搡了趙姨娘一下,打趣道: “怎么不愁眉苦臉呢?” “來,來,繼續念經!” 王熙鳳撿起佛珠遞給她。 趙姨娘一把丟掉,笑得嘴巴都快裂開了。 ...... ...... 翌日天光破曉,九重宮闕鼓聲長鳴。 迎著濃霧,文武百官持笏走向漢白玉長階,邁入金鑾殿。 伴隨著擊磐聲。 群臣高呼: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太后娘娘牽著幼帝登上御座,自己垂簾聽政。 清脆的磐聲落下,陳太后還沒發話,監察御史持笏出列,義憤填膺道: “太后娘娘,弒帝一事不可逃避,那是陛下的生父,攝政王直接撕破傳統禮制,名義上是推翻殘暴帝王,可自己卻是最悖逆最殘暴之臣!” 數位官員出列附和。 太后主動舉行朝會,今日勢必要逼君主表態!! 大理寺卿將矛盾對準內閣諸公,當廷咆哮道: “諸位閣老,上承皇恩,下治萬民,你們已經淪為攝政王的走狗,成為賈氏一家之臣,爾等還有何顏面忝居內閣?倘若楊首輔高閣老他們在,早就頒布政令,給攝政王治罪,讓天下百姓都看看他的嘴臉!!” 諸葛首輔還未發話。 班列之中,一個敦厚儒雅的官員眼眶都是黑眼圈,胡須微微顫抖,平生第一次在金鑾殿上諫言。 他大步出列,聲嘶力竭道: “殺他又怎樣?!” 群臣面色僵硬,聞聲側望,竟然是刑部侍郎賈政賈存周。 賈政面朝御座叩拜,而后慷慨陳詞道: “前帝雖遭囚禁,但時刻都妄想推翻陛下,重新稱帝,攝政王忠于新君,為了以絕后患,索性了結殘暴前帝,至于罵名,攝政王不在乎!!” “爾等揪著禮制不放,說什么朝堂邪惡無序,想煽動民意給攝政王潑臟水?諸位都是漏網之魚,早該清理了!幸好攝政王出征之前穩住了內閣,否則中樞一塌糊涂!!” 群臣面露譏笑,笑得不是攝政王,而是賈政,什么時候,無能昏庸的官員也敢在金鑾殿大吼大叫。 大理寺卿毫不留情,直截了當道: “賈侍郎,你一個仰仗子威,父憑子榮的庸碌之臣,也敢發表淺見陋見?簡直是笑掉大牙!!” 賈政心跳飛快,卻是頷首道: “你說得對。” 說完回到班列閉目養神,袍袖中的雙手輕微顫抖。 一切喧囂的聲音都得顯得可笑,環兒登頂之勢不可阻擋了,這是天下民心所向! 正當群臣以為賈存周被說得無力駁斥,陳太后不疾不徐道: “告諸位愛卿,攝政王一舉功成,已接收北莽王室的滅國金書。” 大殿剎那死寂。 安靜到沒有半點雜音。 群臣轟然大震,一時間都以為自己聽覺有誤,環顧左右,一個個官員神情格外驚駭! 北莽帝國有多強大? 大乾立國之初,北莽阿史羅那氏就傳承了一百一十年,涼州以北都隸屬北莽,每次南下侵掠,中原都要心驚膽戰。 草原兇狼,獠牙鋒利! 這就是北莽鐵騎的威懾力!! 然而太后娘娘一句話—— 已接收北莽王室的滅國金書。 那意味著綿延幾百年的蒼天巨樹,在神啟元年轟然倒塌!! 群臣滿腔情緒近乎炸裂,下意識看向刑部侍郎賈政。 只見賈政昂首挺胸,緊緊癟著嘴不讓自己笑出聲音。 看樣子早就得到驚天戰報!! 再大的戰功在滅掉北莽面前都黯然失色。 那意味著北涼以北的疆土全部納入神州版圖,更曠古絕今的是什么? 既然北莽滅了,那西域三個強國勢必要滅亡,包括舉族參戰的女真。 往后神州疆土南至瓊州,北至漠北冰原,東至“真州”腹地,西邊囊括“三大州”,隨時可以吞滅其余三十三個國家。 這般開疆拓土,震動寰宇!! 難怪賈政敢在金鑾殿大言不慚,說什么殺了前帝又如何...... 整個朝殿陷入冗長的沉默,群臣內心的驚濤駭浪無法平復。 內閣諸葛首輔神色狂喜,為了履行職責,還是快步出列,恭敬問道: “太后娘娘,北莽的天外神劍呢?” 陳太后面帶笑意,她絲毫沒有失落眷念,而是興高采烈道: “攝政王手持繡春刀,一刀劈斷神劍!” 內閣諸公目光駭然。 群臣愈加震驚。 盡管國戰情報封鎖,但在戰爭之前,潼關關隘流傳著一張畫像,畫像甚至都到了中樞,那是何等恐怖的神劍,仿佛蘊藏著森羅地獄,只是盯著畫像都毛骨悚然,真正面對它,該如何跨越人間和天外的巨大差距? 萬萬沒想到,攝政王只是拿著繡春刀,像往常一樣劈砍,竟然砍斷了天外神劍? 誰也不會愚蠢到以為繡春刀有多神秘,那就是內廷大監用精鐵鑄造,朝廷有十五萬柄繡春刀。 究其原因,只是攝政王凌駕于天外神劍之上!! 諸葛首輔穩住心神,再問: “太后娘娘,北莽那位一百四十多歲的老怪物呢?” 陳太后忍俊不禁,笑著說: “攝政王一腳將其踹死。” 群臣神色呆滯,這般羞辱的舉動,應該洞穿了北莽朝百萬雄師的信念。 陳太后抬高嗓音,字字頓頓道: “此戰,一來攝政王神威蓋世,二來攝政王率領錦衣衛精銳齊力橫推主戰場,誅殺蠻夷無數;三來各地將士們奮力殺寇,人人都斬獲蠻寇首級,在殘酷戰場上一雪前恥,壯我國威!!” “此戰真正做到了伏尸百萬,流血千里!!” “華夏神州的武廟里,攝政王應居首位!” “此役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群臣相繼躬身,發自內心地敬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