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望著她捉弄的笑容,王熙鳳美艷不可方物的臉頰漸漸滾燙,小聲問: “你何時知曉?” 趙姨娘輕笑了兩聲,“環兒還是百戶時,我給他清洗飛魚服,看到內襟的胭脂印,那時便猜到了,故作不知罷了?!? 王熙鳳稍顯尷尬,抿唇不語。 然而。 趙姨娘加重語調,臉頰笑意更深: “她們都知道了,同在屋檐下,你做得再隱蔽都有破綻,林丫頭寶丫頭全都知道,時不時跟我說你呢?!? 王熙鳳臉蛋酡紅,別過臉去,恨不能找個地縫鉆進去。 趙姨娘倒是非常認可鳳丫頭,摟著她低低道: “環兒是皇帝,禮制他說了算??!” ........ ......... 同一天,翰林院氣氛肅穆,群賢列座。 內閣諸公和六部尚書都在,包括翰林院資深大儒,還有宗人府代表“太上皇”賈政。 今日便要議定三個國號年號,讓陛下做決定。 禮部尚書率先開口,悠悠道: “賈氏溯源,源于殷商末期賈國,以國為氏,又擔任虞官,我建議國號為“虞”,大虞帝國,江山社稷長久無虞!” 話音剛落,學識淵博的翰林院大儒登時否決,肅聲道: “殷商末期的虞官是掌管山川野獸,以虞為國號,你委實可笑!!” 禮部尚書不敢再言。 至于賈政雖坐在首位,卻一聲不吭,他能擺正自己的位置。 兵部尚書小心翼翼道: “陛下武力蓋天,神威籠罩萬萬里,若不如就以武為國號,大武王朝!” 群臣都看透了他的小心思,兵部尚書當然希望江山偏武。 眾人同時否決,禮部尚書冷笑道: “陛下登基之前就制定了前所未有的利民國策,免田稅八年,擺明了注重文治民生,陛下的赫赫功績在華夏史書上都格外璀璨,何需以武為國號炫耀?” 兵部尚書也不說話了。 群臣繼續議論,接著便是“楚”國號,提此的翰林編修被罵得狗血淋頭,賈家祖地是金陵楚地,但“楚國”偏居一隅,豈能適合于大一統帝國? 諸葛首輔沉思許久,目光明亮道: “日月為明?!? “幽而復明?!? “大明帝國,再適合不過!” “陛下乃當世神明,既是煌煌大日,又是照亮蒼生黎庶的月亮,況且意在追求更光明的社稷治政,讓天下民生擁有更美好的明天?!? 幾位重臣思慮再三,紛紛頷首附議。 就連賈政都覺得大明帝國非常不錯。 然而,飽讀百書的翰林院大儒又出言否決了: “西域更西方,有明教,拜明教,火明教,以明為國號,實為不妥,朝廷如今疆域遼闊,不可側重一方?!? 眾臣深深皺眉,這個理由太過牽強,沒有多大的說服力。 翰林院大儒神色嚴肅,語氣堅定道: “最相斥的是什么?賈五行屬水,明五行乃火,自古水火不容,絕不可以‘明’為國號。” 聽到這,群臣立刻閉嘴,賈政也息了心思,五行相克,絕對行不通! 翰林院大儒站起身來,不疾不徐地說道: “禮樂昌民莫過于周,國泰民安莫過于周,雖說歷史上有幾個以周為國號的朝代,但“周”國號非常合適?!? “周,圈內大吉,放在江山百姓,便是蒼生黎庶大吉大利,國祚綿長,走向盛世?!? 略頓,他繼續提議: “亦或是大寧王朝,百姓生活安寧平和。” “從陛下頒布的免稅國策,百姓追求于藏富于民,民生安定,且希望后世子嗣必須遵從?!? “要么‘周’,要么‘寧’!” 中樞重臣們聞言沉默不語,確實難以反駁,這兩個國號應該符合陛下的心愿。 諸葛首輔環顧四方,見無人反對,便撰寫公函,親自覲見陛下。 一個時辰之后,他手拿圣旨返回。 “首輔大人?”眾臣趕緊詢問。 諸葛首輔畢恭畢敬地將圣旨放在案桌上,肅聲道: “陛下意在大寧朝,希望蒼生安寧,每一個百姓都能過上寧靜平安的生活?!? “年號為神照,今年改為神照元年!” 中樞重臣們齊齊躬身,異口同聲道: “陛下心系百姓,社稷安寧,神照蒼生,無病無災!” 賈政也跟著朝拜,臉上喜不自禁。 過去已是歷史塵埃,迎接大寧王朝統御四方??! 大寧開國皇帝之父,一想到這個尊稱,賈政低著頭獨樂。 群臣相繼離開翰林院,回內閣頒布詔書,傳告天下。 另外,還得緊鑼密鼓地籌辦登基大典和帝王婚禮,都是在同一天,從清早到傍晚事無巨細,何況天下各國的君主都親自來了,這將是神京城前所未有的隆重輝煌時刻。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