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卷 第三章 離開幽州城-《黑鐵之堡》
第(2/3)頁
這兩天張鐵偶爾聽到一個詞兒,叫“領石之人”,當時不明白是什么意思,這個時候聽到這里,張鐵才恍然大悟,這是太夏民間對官員的“雅稱”,下州最低的從九品縣令一年也有一石,也就是2400金幣的收入,看來這太夏的官員果然過得滋潤。
不過太夏官吏秩俸雖高,整個太夏,無論何人,上至三公,下至亭長,其在任之時的家產家資都需申報備案,太夏對貪瀆受賄之官吏的處罰也極重極嚴,對貪瀆官吏的處罰,就是罰其“吞金”,貪瀆受賄多少金幣就罰其吞下多少金幣,不死則不究,如死,則罰沒家產,其子孫后輩三代不得入仕,舉報者則可獲得其其舉報官吏貪瀆受賄的所有份額的財產,也因此,在太夏,敢貪污受賄10個金幣以上的官吏,都是鳳毛麟角腦袋進屎之人,一州之地一年也找不出兩個人。
看到張鐵不說話,那其他人還以為張鐵嫌少。
“這幽州剛剛升格建制,大人的俸祿的確低了一點,不過大人現在還年輕,前途無量又威名遠播,有大人鎮守幽州,這幽州近鄰宵小奸邪必然如履薄冰,不敢稍動,幽州治安風俗平靖,上考若得好評,這督護府甚至是朝廷之中,還有年功犒賞賜下,那年功犒賞一般都極為厚重,秩俸數倍者為常有之事,甚至還有奇珍異寶,屬下等跟隨大人,也可以沾光!”
……
只是在幽州城的廷尉寺中打了個蘸水,第二天,張鐵就離開了幽州城。
這廷尉機構在太夏已經存在了八九百年,這八九百年之中,這個機構的一切制度章程早已經成熟完備到了極點,其日常運行,一切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自成一體,就算張鐵不在,幽州廷尉寺也可以照樣運轉。
作為幽州廷尉,張鐵原本還掌握著這一州之內的廷尉機關的諸多官員任命大權,但張鐵對此也沒有什么興趣,而且自己身邊也的確沒有什么需要安插的人手,所以,張鐵也就把這事丟給懷遠堂的家主和長老們去操心了,那廷尉寺中的各級官員,無論是來自家族內部,或者是與幽州各個豪門家族妥協交換,甚至是在民間選拔人才,對張鐵來說都無所謂,反正他相信,這種事情,懷遠堂一定會為自己考慮好的。
愛權之人或許會為這種事情絞盡腦汁的籌謀計劃,但張鐵其實不算愛權,他更知道,對一個騎士來說,最大的權并不是來自于外部,而是來自于自身的實力積累,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這個道理。
這個時候幽州刺史之爭剛剛塵埃落定,整個幽州,一切才慢慢走上正軌,張鐵估計著,這廷尉寺中,也暫時不會有什么事情需要自己出面,在給廷尉寺定下了幾條規矩之后,張鐵也就不再浪費時間,坐著飛艇,返回金光城。
……
14日中午,張鐵乘坐的飛艇剛剛離開幽州城……
“稟告家主,穆神長老剛剛已經乘坐飛艇離開了幽州城!”刺史府的明堂之中,一個來自懷遠堂的刺史府中的官員俯身向張太玄報告道。
“嗯,知道了!”張太玄面色不變的說了一聲,放下手上正等待他批執的一份官文,淡淡的問了一句,“穆神長老昨日在廷尉寺中有什么交代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