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誰家見月能閑坐-《我在1982有個家》
第(3/3)頁
老趙愣愣的問:“啊?半價?半價我賣不了,半價了還能賺到啥啊?那不是白忙活?”
小草還是笑:“你餃子又白吃了,以前跟你說過啥?做生意做的是錢嗎?做的是人情世故吶!”
王憶沖婦女小草豎起大拇指:“這個商業經可是讓你玩明白了。”
然后他回頭招呼人:“東方哥,領著你們組里過來坐。紅梅主任,你領著你們組里和四組的去小草嫂子這里坐下。”
老趙弱弱的說:“王老師,我這里就算人多也頂多給你八折。”
王憶說道:“八折就八折,一人一個小碗看著上。”
老趙友情提醒他:“大碗比小碗合適,小碗才八個湯圓,大碗兩倍價錢但有十八個湯圓,多兩個呢。”
王憶說道:“湯圓這東西太甜太膩了,吃個小碗差不多,大碗誰能吃得下?”
社員們紛紛點頭:“能吃得下、吃得下。”
王憶笑道:“吃得下慢慢吃,碼頭吃一頓,青年大街吃一頓,去了體育廣場再吃一頓。”
“走一路吃一路,一直吃到飽,但可別吃的撐,怎么樣?”
社員們點頭力度大增:“好好好!”
老板們也在不斷說好。
天涯島這么多人一坐下,他們的攤子全給坐滿了,這導致了羊群效應:
下了碼頭從后街經過的人一看他們這里坐這么多人,紛紛打聽這里的湯圓得有多好吃。
有些猶豫不決該選誰家湯圓的漁民,見此便選擇了客人多的攤位。
哪怕沒有空位子了,他們也樂意排隊。
畢竟這年頭的錢賺的不容易,出來吃頓飯要吃的好,可不能把錢給浪費了!
這樣羊群效應導致后街攤位上出現大相徑庭的發展。
人越多的后面選擇過來排隊的客人越多,人越少的越是沒人會去了。
生意冷清的攤位老板們有些著急了。
他們不斷吆喝但也只賣了個吆喝,客人們都是用腳投票,沒人去他們那邊。
有老板過來找王向紅、找熟人打招呼,想要攬客過去,可到人家的攤位上硬攬走客人容易引發矛盾。
再說天涯島這邊的人說了就吃一碗,吃過之后人家就要走。
本來一碗湯圓一口一個一會結束。
可社員們幾乎都是頭一次在縣里頭正正經經的坐下吃一碗店鋪里包的湯圓,加上湯圓很熱,他們便吃的很慢很仔細。
咬一口吹一吹,先吹湯喝口湯再吹湯圓破口慢慢吃掉湯圓。
吃的不少人點頭。
這湯圓包的比自家好吃。
王憶覺得不行。
湯圓這東西之所以膩味就是得用重糖重油,其中的油是豬油,有了豬油才會香。
奈何如今市場上豬油供應量不夠,像是這些小攤不少是農村漁民來干買賣,他們沒有票還買不到豬油。
所以湯圓里頭用的豬油少,當然用的多那兩三毛錢也買不上一碗。
黃有功吃的慢悠悠,還拿了根草桿來吸湯圓餡里為數不多的湯汁,自以為吃的文雅,其實被燙的一個勁瞪眼。
為了掩飾自己的尷尬,他還文縐縐的來了一句:“桂花香餡夾豬油,觀燈回來吃湯圓,好吃!”
然后王憶覺得不好吃,他吃了兩個不吃了,沒什么興趣。
正好大迷湖在他身邊,他全給大迷湖了,看的其他社員很羨慕:“王老師對大迷湖是真的好。”
大迷湖吃的很幸福。
他是一口一個的吃。
不過這種湯圓也有好處,吃的多,不會那么快給膩味了胃口。
一碗湯圓吃進肚,渾身發熱。
這下子正月十五的夜風可就不冷了,可以去慢慢悠悠的看花燈了。
王向紅讓組長和副組長們點人,排隊離開去青年大街。
他們一走,后街冷清許多,這讓多數攤主松了口氣,趕緊吆喝著招呼客人。
還有人記住了黃有功剛才的那句文縐縐的詩,喊道:“桂花香餡夾豬油,觀燈回來吃湯圓,都來吃湯圓嘍!”
一路走去,滿縣燈火輝煌。
不光是幾個燈花會場掛了花燈,老百姓住宿的平房或者樓房和各單位門口也有花燈懸掛。
有些人家沒有掛燈,但會在門前掛個紅燈籠應景。
當然,這些紅燈籠都是用紅紙湖的。
進城以后街道上都是小孩在跑。
小孩手里也有燈,是用面團做成的燈,用面團捏出燈座,里頭有一點菜油,菜油里放上燈心子也是可以點燃的。
但還得是條件好點的家里才會給孩子的面團燈座里放菜油,條件差點的會放一個蠟燭頭。
這面團花燈最后不會扔掉,玩一晚上帶回去,明天讓爺爺奶奶給蒸上吃,所以放菜油的燈座更珍貴。
孩子們捧著花燈滿街轉,這叫走百病,說是可以驅病除災,把一年晦氣給燒掉給送走。
于是縣城夜景越發燦爛,只見在這明月高懸的元宵夜,滿大街上是萬家燈火、燦如星河。
孩童捧燈游玩,各式花燈琳瑯滿目,爭奇斗艷。
其中最受矚目的還是社員們手里的小紅旗燈。
孩子們揮舞的起勁,小紅燈條流光溢彩,引得城里孩子好奇上來看,還有人想用手里的面團燈來換。
但天涯島的孩子自己還沒有炫夠呢,哪能把這燈給換走?
等到青年大街,他們手里的小紅旗燈就不夠炫目了——這條大街已經成了燈海!
街道兩側架起臺子,其中還有花燈臺,文宣隊在閃亮的燈臺上唱歌跳舞吟戲曲,引得好些人駐足圍觀、翹首以待。
徐橫趕緊擠進人群里,說:“讓一讓、讓一讓,我媳婦在上面。”
戲臺上的主角永遠是霍曉燕,那身段那嗓音,看的多少青年和大老爺們失魂落魄。
很多家室不錯的青年都在打聽她的身份,但聽說她離過婚便搖頭嘆氣。
這年頭的人家還是很在乎離婚與否這回事了,哪怕是有錢人家哪怕是霍曉燕這樣的美人,一旦離婚就很少再有好青年接手了。
徐橫挺感謝這種社會風氣的。
否則以霍曉燕這條件還能輪得著他接盤?
秋渭水也在這里,她今晚回家給葉長安做湯圓來著,所以沒跟王憶在一起。
她看到徐橫就知道王憶來了,循著小夜燈去找到王憶。
王憶給她頭頂帶了個花環。
花環是一圈羽毛造型,很輕盈,因為它是用了紐扣電池供能,打開之后便有柔和光芒閃耀。
這羽毛花環很漂亮,燈光照亮了潔白的羽毛,隨著五顏六色的燈光變換,羽毛也開始有節奏的變幻起顏色來。
這就是天使羽毛頭箍燈,23年代在福海地區很常見,來旅游的小仙女們晚上都會戴著這東西去拍照。
秋渭水這算是提前了四十年的時髦。
兩人領頭帶社員們在大街上行走,王向紅不斷的喊:“大人都看好孩子啊,看好了,可別在這里給丟了!”
他們在燈海中緩慢前行,就跟劃船搖櫓在驚濤駭浪中穿梭。
人真是太多了!
觀燈的人是摩肩擦踵,擠滿了大街,把黃有功擠得一個勁感嘆:“誰家見月能閑坐?傾巢而出觀花燈。”
孫征南聽著他的話很羨慕:“黃老師真是有文化,這唐詩宋詞信手拈來。”
一聽他的夸耀,黃有功更是精神抖擻:“孫老師你謬贊了,我這一句只是感慨而已,要說這元宵節、要說這唐詩宋詞,那就不得不提青玉桉了。”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凋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哪里有舞龍燈的?”立馬有人湊上來問。
黃有功被他給問愣住了:“我哪知道哪里有舞龍燈的?”
有在街邊擺攤的小攤販說道:“你們來晚了,七龍祈福龍燈賽剛在這邊轉完了,現在去體育廣場了吧,你們得去體育廣場看龍燈。”
有看過的人感嘆道:“快去看看吧,那場面可好了,可壯闊了,不光是有龍燈,還有船燈、馬燈、高蹺、海八仙和民樂隊,太過癮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