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次的參觀學習給王憶留下了心理陰影。 他幾乎是從面條島跑路而走的。 以后不去參觀也不去學習了,就從23年引進設備引進技術,83年這邊沒別的,閉門造車得了。 在辦公室里,他就跟接受了一次考試和面試考核一樣。 藍水公社問題不少,都扔給他了,對他寄予厚望。 可王憶也不是專業的咨詢師,他一個勁的說自己不行。 自己沒那本事。 問題是他第一個問題回答的讓周民棟等一干干部非常滿意,加上他在外島地區名聲巨大,傳聞中把他說的有點神乎其神—— 當然,他有23年的資源,確實做出來了非同一般的成績,名聲帶有傳奇色彩也是正常的。 反正幾個領導對他充滿希望,扔給他不少問題。 王憶有23年的超前眼光和思維,倒是能給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議,但有些問題他也解決不了。 于是他只能記下這些問題,承諾回去繼續思考,并會將問題交給一些行家,讓行家幫忙研究解決。 這樣他最后離開的時候,周民棟等人對他態度不是一般的好,不是一般的熱忱。 王憶定下了五十萬尾的對蝦苗。 掛面島方面給他成本價,一萬尾對蝦僅僅是四十元。 也就是說,一只對蝦苗是才四厘錢。 五十萬尾對蝦,兩千元人民幣。 而正常情況下,他們對外賣出的蝦齒是一萬尾一百元,五十萬龍的蝦苗需要五千元人民幣呢。 蝦塘里頭有足夠的蝦苗,但要捕撈出來沒那么容易,這樣生憶等人先行離開,掛面島會在三天后將蝦苗送到天涯島去。 免運費。 王憶乘船返航,船上有一箱子對蝦,都是大對蝦。 這些對蝦可不是掛面島養殖貨,是他們捕撈來進行繁殖的親蝦。 個頭是真的大。 王憶美滋滋的,回去吃蒸大蝦! 更讓他美滋滋的是,他回到島上上山頂后發現漏勺給他做了飯,把黃小花送他的柿子面做成饅頭。 這叫甜饃。 柿子面粉在外島一般是兩種吃法: 一種是柿子烙餅。 就是在烙餅的時候,加入柿子面一起和面,這種柿子面經過火上煎炒;會散發出一種特殊的味道,尤其在趁熱吃的時候,柿子的甜和面粉的香幾乎會渾然一體。 黃小花家里條件不好,以前買不起糖,孩子感冒生病吃藥嫌棄苦,他家沒辦法跟別人家一樣給孩子買幾塊糖甜嘴,這樣黃小花就給孩子老柿子面餅來吃。 另外一種吃法就是柿子面饅頭,也就是甜饃。 相比之下肯定是烙餅更好吃,烙餅要用到油,又甜又香。 但漏勺知道王憶飲食上脾氣古怪,不愛吃大油水的東西,所以就給做了甜饃。 王憶晚上自己拿了一瓶啤酒,蒸了大蝦做了鐵板魷魚,弄了一套痛風套餐,吃的很放松。 這次去掛面島給他一點啟發。。 他可以帶掛面機過來搞點掛面生意。 掛面是這年代農村的好東西呢。 而掛面機個頭不算多大,用電也不算很利害——他不用和面機,和面的事交給隊里婦女就行。 這樣有了掛面機,他們的面粉可以轉化為加工產品。 附加價值更高了。 如此一來,生產隊又多了一條發財道路。 與此同時他也把藍水公社遇到的問題帶回了23年。 這些問題解決起來不難,只要找后來的藍水公社老干部們詢問,就能知道解決策略。 當然,在23年已經沒有藍水公社了,藍水公社在98被取締,就近并入了鄰近的澤水公社。 反正在23年時代,藍水公社這些問題肯定已經解決了。 王憶可以直接進行降維手段來完成周民棟等人的委托。 果然,事情處理的挺簡單。 他晚上給邱大年發過去緊急任務,邱大年第二天就找關系找到曾經在藍水公社政府上班的老干部給拿到了答案。 于是又過了兩天,一艘漁船駛來,周民標親自過來送蝦苗,王憶就親手把答案交給了他。 周民棟拿到答案后看的眼睛老大、連連點頭:「厲害,太厲害了!王老師你真是,你的本事不是吹的呀!」 「好家伙,好家伙,真是好家伙啊,原來可以這么開展基層于部工作!」 「這個主意真是神了,看起來簡單,但又很巧妙,讓我們想破腦袋也想不出這樣的主意啊!」 他看完王憶給的答復書,對王憶佩服的是五體投地。 這反應很真實。 王憶覺得要是這些對策真是自己想出來的,那他也得對自己佩服的五體投地。 可惜不是。 他是個水貨。 于是后面周民棟這邊對他贊不絕口,他趕緊轉移話題。 周民棟覺得王老師此人真是謙虛又踏實。 以前他覺得外界對王老師的傳聞有夸大成分,現在他知道了,外界不但沒有夸大,還把他給小覷了! 他對王向紅說王憶乃是外島孔明、福海諸葛,王向紅說確實如此。 王憶無語了,生硬的轉移話題:「周廠長,你是海水產養殖行業的專家,你看看我們島上要是搞養殖,除了能養對蝦,還能養什么?」 「養海帶?養淡菜?養石斑魚?」 周民棟說道:「別海帶養,海帶現在不受歡迎了,淡菜可以養,但養殖的單位比較多,而且根據我所知,往后會越來越多。」 「養石斑魚不錯,不過如果是養魚,那我建議你們養鰻魚。」 「是的,養鰻魚,不是咱們這里的沙鰻,就是鰻魚、河鰻。」 「河鰻在咱這里不是很受歡迎,咱們外島喜歡吃沙鰻,可沙鰻太少,更沒法養殖,所以要養河鰻。」 「河鰻可以出售到港島或者小鬼子那邊去,他們那里喜歡吃鰻魚,需求量大,而且價格高、收益好,我們下一步就要養鰻魚了。」 王向紅好奇的問:「養鰻魚?這個還可以給國家創匯?那你們有鰻魚苗嗎?」 王憶說道:「他們沒有,據我所知,至今放眼全世界鰻魚苗的人工繁衍問題都沒被攻克。」 「想要養殖鰻魚,應該是只能靠漁民去出海捕撈鰻魚苗。」 周民棟點頭笑道:「王老師有文化,懂的就是多呀。」 「一點沒錯,這鰻魚苗的人工繁殖問題確實沒有解決,還是國家難題、世界難題。」 聽到這話,一直默默無語的周大圓突然抬起頭睜大了眼睛。 國家難題! 世界難題! 又到了我可以給國家做貢獻的環節了! 周民棟繼續說道:「眾所周知,鰻魚是在陸地的河流中生長,等成熟后涸游到海洋中的產卵地產卵。」 周大圓插嘴問道:「是這樣嗎?那咱們海里能捕撈到不少鰻魚呀。」 王憶說道:「對,因為鰻魚在淡水流域生長到成熟階段,再涸游到大海里,所以咱們能捕撈到鰻魚。」 漁民捕撈鰻魚沒有心理壓力,老漁民知道,鰻魚一生只產一次卵,產卵后就死亡,所以回到海里的鰻魚都是快要死亡的。 即使不被捕撈吃掉,那它們也會在不久之后死亡。 王向紅聽后點頭,說道:「對,這應該跟那個啥,鮭魚?外國人叫大馬哈魚對不對?它們是一樣的。」 「這個我在廣播里聽說過,聽說過外國這個大馬哈魚的情況。」 周民棟是海水產行業的專家,他聽后笑道:「應該說類似但不相同,甚至可以說正好相反。」 「鮭魚是河里繁衍海里生長,這叫溯河涸游性,鰻魚的習性叫降河涸游性。」 「當然,它們都是產卵后會死亡。」 周大圓也知道大馬哈魚的習性,說:「大馬哈魚確實在淡水河流里產卵,它們好像是磨破肚皮的方式將魚卵給排出,所以才會產卵后死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