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回到83年的天涯島。 王憶感覺自己真是歸屬于這個地方、這片時空了。 他這個夏天注定很忙碌。 學生們要進行升級考試,楊文蓉要準備參加高考,王新國更要參加電大的入學考試。 這些都要王憶上心。 其中王新國的入學考試在最前面,因為電大不是全國統一考試,所以各省市的考試時間并不是非常統一。 滬都比較早,五月考,江南省晚一個月,是六月十五號開考。 無獨有偶,今年的高考時間稍微有所變動,從歷年的7月7號到9號改到了7月15號到17號,等于說江南省電大入學考之后一個月是高考。 原因嘛—— 1983年中華大地遇上了高溫天氣,多地區平均氣溫環比往年要高4到5度! 這年頭的學生們那是真苦,別說空調,這年代的老百姓都不知道空調是什么,只說風扇,這年頭也沒有幾臺! 所以出于愛護未來人才的想法,為了讓考生們能正常發揮,今年高考特批延后。 翁洲市這些沿海城市還好,海洋是個大空調,調整了日夜溫度,倒不是熱的過分。 天涯島上尤其涼快。 因為王憶從23年往這邊搗鼓來了一批老式風扇。 家家戶戶分一臺風扇,風一吹,晚上能睡個涼爽覺。 社員過來分了風扇紛紛笑:“從老輩開始用蒲扇,到了今天這蒲扇一下子退休了。” 不少人家高興之下還真把蒲扇分給了孩子玩。 恰好前幾天生產隊里放電影,現在放港片,然后放了一部七十年代的電影《佛跳墻》。 這部電影應該是關于活佛濟公最早的片子之一了,里面有濟公搖晃破蒲扇游戲人間。 于是孩子們拿到蒲扇先撕吧碎了,然后開始搖頭晃腦、搖搖晃晃。 等到晚上社員們出來乘涼了,這沒法把風扇給搬出來,還得需要蒲扇—— 不光是扇風,更重要的是拍蚊子! 結果蒲扇白天給孩子玩了。 這樣四個組都有人在問孩子:“白天給你的蒲扇呢?趕緊拿回來。” 然而現在去哪里找蒲扇?早被作妖給作沒了。 然后島上熱鬧了。 罵孩子的、打孩子的,一派雞飛狗跳! 王憶帶著秋渭水看樂呵。 他就喜歡看這些熱鬧場景。 王新國拿著課本來找他:“王老師、王老師,能不能幫個忙呀?” 王憶笑道:“怎么了?有問題不會了?” 王新國嘿嘿笑,說:“嗯,不過不光我不會,我有同學也不會,就是白天的時候你有沒有空?我們同學想請你去給我們作個考前輔導。” 他本來一直在門市部上班,順便學習。 但隨著電大招考時間臨近,王憶給他放了假,讓他專門復習功課。 這時候各公社都有有志于上大學深造的青年在朝著電大使勁,縣里也樂見于更多青年成為有文化、有學歷、有見識的人才,便牽頭各公社組織了一些學習班。 王新國便去了學習班,已經去一個半月了。 王憶合計了一下最近沒什么事,便答應下來:“好,不過你們課程挺繁雜的,我覺得我臨時去給你們講解點難點沒問題,要給你們進行全面輔導怕是夠嗆。” 高考是全國統招,現在電大是各省統招,電大全稱是廣播電視大學,也有文科理科之分。 其中王新國要考的是文科經管方向。 這是王憶給他的建議。@精華\/書閣*首發更新~~ 恰好是今年年初教育部做出了電大招收首批經濟類學員的決定,1983年的電大經管學員是國內頭一批。 在考試科目方面,電大跟大學不一樣,要考的是政治、。(本章未完!) 544.我有一個完整的家(終) 語文、數學、史地——歷史、地理合為一張試卷。 王憶更擅長理科,不過他也研究過文科考試,應付起來反而更得心應手: 文科是按要點評分,答得再多不在點子上也是于事無補,但如果答在了點子上,哪怕不那么全面,也能得一些分數。 這跟理科不一樣。 理科要看答桉,答桉錯了那就全錯! 王新國這次來找他,就是想讓他給統籌梳理一下文科的知識點。 _o_m 王憶給他和楊文蓉都這么操作過,兩人復習階段是他主持的。 這方面對王憶來說沒有什么難度,他便答應下來,次日便跟王新國去了公社的一所倉庫。 學子們的條件很差。 倉庫為了防偷盜,窗戶都修的很小。 這樣通風效果很差,恰逢今年夏天又是個高溫夏日,好家伙,王憶往倉庫里一進—— 甚至都感覺里面有些水霧縈繞。 不知道的還以為這里面是個澡堂子,或者以為學生們不是在復習功課是在修仙! 在這里復習功課的都是文科考生,理科考生另有倉庫。 因為現在教師少,能指導高中生或者說準大學生的教師尤其少,公社完全幫不上忙。 所以公社能做的就是提供個場所,讓考生們湊在一起通過討論互相學習。 王憶進去之后就跟蒸上桑拿了一樣,這種天在倉庫里學習真是遭罪。 福海地區海風好,可是濕度大,這種環境下就是如果在外面陰涼處吹風那還不太難受,一旦進入密閉環境那可要命了。 考生們卻不在意。 倉庫里歪歪扭扭的擺放著桌椅,有的桌椅對頭湊在一起,里面的考生正在討論問題。 這里沒有講臺,只有個臨時黑板,上面貼了一張張紅紙,寫著: 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 ! 三個感嘆號一個比一個大,堪稱力透紙背,字里行間透露著一股狠勁。 看到王憶進來,里面的考生們不約而同的站起來鼓掌。 他們滿臉激動,他們眼睛里有光。 王憶看著他們。 看著他們身上的的確良襯衣,被汗水濕透已經有些半透明的的確良襯衣。 有種發自心底的感動。 路上王新國給他介紹過,這些人備戰電大是很辛苦的。 他們都是沒有了正常高考機會的人,大部分在三十歲左右,許多人都已成家。 于是,他們每天既要管孩子、還得干活上工,然后要來學習。 也就是最近天熱加上臨近了考試,所以他們才能白天來學習。 否則他們白天要上班要干活,需要早上早早起床急急趕到學習班來聽課、來學習,上午、下午來不來,晚上隨便扒拉兩口飯再回來。 考生們的時間安排一般是早上趁著腦子清醒來背誦,晚上來了則做題。 王新國說,他們這里到了晚上,經常是有人在做題然后聽見有人在打呼嚕。 太累了!太困了! 承受著他們滿懷期待的掌聲和注目禮,王憶感覺屋子里的濕熱也不是那么難受了。 他拿出自己給王新國做的備課本說道:“各位同志、各位同學,時間緊急,咱們不說客套話。” “我這次來是受到王新國同學的邀請,竭盡所能帶領大家伙串一下知識點,爭取能在今年的考場上取得佳績!” 更熱烈的掌聲響起來。 王憶點點頭,掏出自帶的粉筆開始在黑板上龍飛鳳舞。 沒人說話,考生們都在奮筆疾書。 海風吹不進這座半封閉的老房子,如今還沒有多少汽車。 于是倉庫里很安靜。 安靜到王憶能聽見鋼筆尖在粗糙的草稿紙上掃過。(本章未完!) 544.我有一個完整的家(終) 時候的沙沙聲。 每個人都是卯足了勁的學! 他們和王新國一樣,心里有大學夢,可他們沒有機會參加高考進入大專或者本科的大學,這樣電大成了他們唯一的路。 現在電大在社會上名聲還很好,這是鄧公提議并經過世界教科文組織認可的一種辦學模式,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很流行。 為了能給國家提供人才,它的入學考試難度要遜于普通高考。 可是,參加電大考試的學生們,能力和文化水平也要差于高中生們。 看看年紀就知道了,王新國在這里是正經的小輩,里面不管男女基本上都是三十往上走,都是孩子的爹娘了。 也是這個年紀原因,才導致他們能安然坐在這樣一座房子里學習: 他們已經吃過沒有文化、沒有地位的苦頭,愿意為了自己和孩子的未來拼搏一把。 再一個他們也都是當了爹娘的人,所以在這個的確良襯衣濕透的環境中能坦然相對。 要知道的確良一旦濕透就成了半透明的,男同志黑漆漆的胸毛、女同志里面的汗衫都能看個通透。 一整個白天,王憶拼命的喝水。 不喝水不行。 出汗太多了。 他這一天得喝下去五六升的水,但并沒有怎么去上茅房,因為水都通過汗腺排出了。 傍晚來臨。 天氣涼快一些,王憶得回去休息了。 而考生們的奮戰才剛剛開始。 公社確實盡全力幫他們了,選擇這倉庫給他們當教室還是因為倉庫乃是公家重地,里面通電有電燈。 大家都領情,他們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學習情緒很高,一心希望能考進電大,圓那心儀已久的大學夢。 因此在這個迎考的最后階段,有些人索性不回家了,直接把鋪蓋卷帶過來了。 正好天氣炎熱,一張涼席配一個枕頭便能睡上一覺。 王憶看著有些考生的涼席都破爛了,只是用粗布縫補,這樣的席子睡起來不舒服不說,還不能隔絕地上的水汽。 秉持著相逢即是緣分的理念,再者他也想跟這些未來的電大學子們搞好關系,所以他便跟王新國說了一聲,給他的同學們一人送一張涼席。 然而考生們并不想要禮物,或者說他們最想要的不是物質上的贈予,他們需要知識! 王憶踏著夕陽光輝走在公社小路上的時候,有人忍不住喊道:“王老師,謝謝您的指導,請問您明天還會來嗎?” 他們平日里學習主要靠仔細和討論,再者公社的小學和初中偶爾也會有好心的老師來給他們提供幫助。 但這些遠遠滿足不了他們的學習所需。 特別是王憶今天給他們梳理知識點,他直接列知識樹,然后將知識點給串聯起來,會在各知識點上標注側重點、寫下考試可能性。 這讓他們耳目一新。 也讓他們信服王憶,進而開始依賴王憶。 王憶笑了起來,回頭說道:“明天給你們帶汽水來喝,我們自己做的果粉泡的汽水,不光可以補充水分還能給你們補充流失的鹽分。” 聽到這話,考生們激動的揮拳大喊大叫。 王憶后面的日子便開始給考生們進行全方位輔導。 第二天他開始講授作文課。 這是考生們集體的請求,因為他是縣里有名的作家,考生們認為他可以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 王憶不負眾望。 他恰好前段日子剛弄了一本寫作心得給駐海島的戰士們學習,這里面便有基本的說明文、記敘文、應用文、議論文等短文章寫法。 講解過寫法后他在課堂上出作文題,要求考生們快速寫作,然后他現場點評,講解套路: 開篇用什么套話、中。(本章未完!) 544.我有一個完整的家(終)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