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發(fā)布廳內,安靜了好一會。 容遇在所有人錯愕的目光之下,坐在了總設計師位置上,林讓坐在她左側,崔霄坐在她右側,還有許多核心工程師一字排開而坐。 記者們很快恢復了職業(yè)狀態(tài)。 一位男記者率先開口發(fā)問:“容總師,作為鷹眼一號的總設計師之一,請問您主要負責哪一部分的工作,是協(xié)調全局嗎?” 容遇像是沒聽出言外之意,淡淡開口:“我負責鷹眼的核心算法,包括磁力捕獲系統(tǒng)的動態(tài)平衡,以及離子束的精準控制……” 她的聲音不高,但每個字都清晰傳進每個人耳朵里。 另一名記者快速上前:“容總師和林教授一同擔任總設計師,但林教授資歷深,是眾所周知的天才,請問,容總師的名字為何在林教授之前?” “資歷,從來不是衡量能力的標準。”崔霄皺起了眉,拿過話筒回答,“林教授的專注于學術領域,容工更偏向于數(shù)理實踐,這個項目,是由容工提出并立項,林教授全程進行理論支撐,并配合所有工程師實現(xiàn)細節(jié)……容工與林教授,是互補……航天事業(yè),從來都不是一個兩個人的英雄主義,而是每一個人的共同奮戰(zhàn)!” 一字一句,鏗鏘有力。 第三個記者終于換了表情,認真道:“能不能請容總師解釋一下,鷹眼捕獲太空垃圾時的技術原理,國際上有專家質疑它的精準。” 容遇一笑。 這才是她想回答的問題。 她轉身,示意工作人員調出當時的軌道數(shù)據(jù)。 “衛(wèi)星垃圾的轉速超出常理,表面覆蓋氧化鋁涂層,反射率極高。”她指向屏幕上的動態(tài)模型,“如果直接用常規(guī)離子束切割,會導致能量散射,甚至誤傷其他軌道衛(wèi)星。” 記者們開始低頭記錄,眼神逐漸認真。 “所以,我們設計了一個動態(tài)緩沖算法。”她的指尖在屏幕上劃出一道弧線,“離子束不是硬碰硬,而是像水流一樣,用凝膠先貼合垃圾表面,再逐步滲透……” “容總師,”角落里一名外籍記者率先發(fā)問,“鷹眼一號捕獲廢棄衛(wèi)星時展現(xiàn)的黑技術,是否意味著華夏國已擁有太空武器化能力?” 容遇挑眉:“就像問菜刀能不能殺人,技術本身無罪,關鍵看握在誰手里。” 她看向在場每個人,“鷹眼的設計初衷,是解決威脅了全人類長達幾十年的太空垃圾,至于其他可能性,我只能負責任的告訴大家,華夏的航天器永遠只會守護太空和平。” 發(fā)布會結束,#鷹眼女總師#已經(jīng)沖上熱搜第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