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海邊滿是礁石和各種海草,這里的海域,因為位置更靠北,所以和其他地方,還是有著比較大的差異。 向導老畢指著大海道:“昨天剛刮過一陣風暴,正是撿海鮮的好時候。” 話音剛落,劉青山就從海邊的水里,撈出來半截褐色的海帶,根部還附著在一塊小石頭上,顯然是被海浪給沖刷到岸邊的。 “鮮海帶,一會得嘗嘗!”劉士奎也連連點頭,他們生活在內陸地區的人,吃的都是干海帶,需要水發之后才能吃。 老畢又往大海里一指:“海帶有都是,撿兩根就夠了,多了還拿不動。” 大家往不遠處的海面望去,只見海水上面,果然漂浮著不少褐色的物體,全都是海帶。 看來老畢說的有道理,這玩意實在太多,估計幾分鐘就能撿一麻袋。 “爸爸,看看這是什么?”小鹿鹿蹲在一處小水坑前面,小手指著里面一截橙紅色的東西。 那東西有半尺長,比胡蘿卜還粗一些,瞧著有點惡心。 “好像是海腸吧?”劉青山也不怎么確定。 老畢點點頭:“這東西吃起來還是不錯的,咱們這地方有都是。” 既然能吃,那就撿吧,海腸色彩鮮艷,非常惹眼,大家在海水里看到不少呢。 抓大放小,一貫是劉青山的原則。 “哇,好大的貝殼!”小六子也發現一個扇貝,足有成年人巴掌那么大。 于是大家又開始撿拾扇貝,這東西的數量同樣很多。 在礁石上,還長滿了海紅,個頭也挺大,一層一層,密密麻麻,看樣子是根本就沒人采。 劉青山也不得不感嘆:這里的資源,還真是夠豐富。 主要還是人少的緣故,要是天天過篩子,估計早就剩不下了。 采海紅就比較費力了,這東西牢牢生在礁石上,得用刀子鏟子使勁撬。 除了海紅,還有海蠣子,在一塊大礁石上,劉青山甚至還發現一大片藤壺。 這玩意在歐洲那邊,據說賣的非常貴,不過在海參崴這邊,卻沒什么人吃,劉青山等人也撬下來一些。 “哇,好大的螃蟹!”小鹿鹿又有了新發現。 劉青山湊過去一瞧,好家伙,一只七八斤的大帝王蟹,正朝他閨女張牙舞爪的。 “跟誰倆兇呢!”劉青山樂呵呵地上去,將這家伙擒獲。 大伙都圍過來看稀奇,這么大的螃蟹,對生活在內陸地區的人來說,確實比較震撼。 不過據老畢說,這里的帝王蟹太多了,當地人都不怎么吃。 而且這里也有明確的保護令:在繁殖季節,嚴禁捕捉母蟹。 “這只是公的母的?”小老四立刻蹲在那研究。 老畢就給大家講講怎么通過看蟹臍來分辨公母,還好,這只是公蟹。 不大一會工夫,帶來的幾個水桶就都滿了,這還是大伙全都挑大個兒的呢。 “該下海游泳啦!”小月月嘴里嚷嚷著。 老人們不想下水,就在岸上拾掇這些海鮮。 年輕人則領著娃子們下海玩水,水溫大概二十多度,不算熱,但也不冷,尤其是海邊的淺灘,被陽光曬得十分溫熱。 近海生長著各種水草和海藻,里面也生活著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