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9 諸邦共主-《北朝帝業》
第(1/3)頁
持續數月之久的一場戰事最終以西突厥室點密可汗的出降而宣告結束,一路圍觀的西域諸方勢力自是直呼過癮,而交戰雙方卻都暗自松了一口氣。
一場戰事進行下來,他們各自對于對方的認識更有加深,也都意識到之前對對手的實力是有所低估。
唐軍方面,李泰在謀劃此戰的時候,對于天山地理環境認識不夠深刻,以至于大軍一直被困阻在伊吾地區,未能與金山方向的師旅達成什么有效的配合。同時派遣西去的軍隊遲遲沒有訊息傳回,以至于到了戰爭的后半段則就完全是在苦撐。哪怕是掌握了進出天山的通道,也已經不具備大舉圍攻浮圖城的天時。
至于西突厥方面,作為落敗一方,毫無疑問室點密可汗所犯的錯誤要更大也更致命。新生的大唐帝國要遠遠強過了他之前所面對的任何一個對手,而此番與之交戰的大唐君臣將士則是剛剛完成了社稷的統一、士氣最為旺盛的雄軍。
尤其是史靜所率領的西路師旅,在酷寒的冬日遠行三千余里,途徑荒磧沙漠、冰川山嶺,先后征服了焉耆、龜茲等西域諸國,耗時兩個多月的時間,最終成功抵達西突厥汗帳所在的鷹娑川,并一舉將突厥汗帳搗破!
室點密可汗此番落敗,固然是由于其輕敵所致,但面對能夠完成如此艱巨行軍的唐軍將士,哪怕再來一場類似的戰斗,只怕也免不了要遭受同樣的下場。
在室點密可汗出降之后,李泰才知曉西面師旅的消息,而得知史靜等將士們不辱使命的完成這一壯功的時候,他一時間都不免激動得熱淚盈眶。
此役可以稱得上是大唐揚威西域第一戰,更可以稱得上是自魏晉以來漢人政權再一次以強者的姿態踏足西域,而史靜等人奔襲數千里直搗西突厥汗帳這一場戰事,更是此役最為亮眼、也最能彰顯大唐軍隊頑強斗志與強大戰斗力的一戰!
此役雖然迫降西突厥,但西突厥實力仍存,可汗浮圖城內外仍然還聚集著十幾萬西突厥甲兵。一旦再繼續開戰,唐軍固然可以戰勝這些西突厥軍眾,可是這些西突厥人馬真的躁亂反抗起來的話,局面一時間也難以控制起來,而眼下唐軍已經沒有足夠的條件長時間駐留于此間繼續作戰定亂。
所以接下來主要還是通過協商談判來解決問題,作為勝利的一方,大唐主要提出了三點條件。
首先就是要西突厥放棄自立,重新承認突厥大可汗攝圖的名份地位并接受大可汗的統治。其次就是之前室點密非法吞并的那些屬于突厥下屬的部族,需要統統放棄對他們的控制,讓他們重新歸附大可汗的統率。第三點那就是在西域這里,西突厥勢力要撤往輪臺以西,并且不得隨意進入天山以南,過往受其控制奴役的西域諸邦國,需要統統恢復他們的自由。
這三個條件哪一個對西突厥而言都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室點密可汗之前已經在金山汗帳公然宣布不再接受大可汗的統治,此時若再低頭,那無疑是承認了自己作為突厥叛徒的身份。雖然之前出降時他曾自稱悖命老胡,但那是對大唐皇帝說的,可不是針對攝圖。
第(1/3)頁